“归来派”名诗人,作为编辑曾引介余光中
流沙河原籍四川省金堂县,1931年11月11日生于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老家。他自幼学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事新文学,次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习作。1949年,他考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但写作愈勤,1950年即参加工作。历任金堂县淮口镇女小教师、成都《川西农民报》编辑等职,后调任四川省文联。
1957年,流沙河与白航等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自任编辑。这是中国当代诗坛创立最早的专业诗歌刊物,至今依然深具影响力。1979年,他重新开始发表作品,并于当年底调回了四川省文联,复任《星星》编辑。
1982年,流沙河在《星星》上开设专栏,开始评介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郑愁予、洛夫、痖弦等,由此鱼贯进入大陆读者的视野。1983年,该专栏又集结为《台湾诗人十二家》出版,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余光中的《乡愁》等名篇,也因此在大陆愈发风靡。
作为“归来派”诗人,流沙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样着名,曾凭借1982年出版的《流沙河诗集》获得“全国优秀新诗一等奖”,诗作《理想》《就是那一只蟋蟀》则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
不过,在流沙河看来,自己过于理心而感心不足,终归“写不出像余光中那样的好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逐渐由诗歌转向散文、评论、研究专着等创作。
11月23日15时45分,着名作家、诗人、书法家流沙河先生去世,享年88岁。
主要作品有《文字侦探》《Y语录》《流沙河诗话》《画火御寒》《正体字回家》《白鱼解字》《晚窗偷得读书灯》、《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等。诗作尤以《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最为人熟知。
流沙河的《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
理想抽芽,榆杨必有浓音;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SE正好,天上太阳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