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娱乐 > 社会 >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陆建新:37年专注做好1件事
更新时间:2019-09-06 12:11

  “到了现场后看到这么多时代楷模,我深受感动,一定会再接再厉,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前行……”接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后,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深圳国际会展项目副总工程师陆建新感慨地对记者说。

  被誉为“中国楼王”

  从事建筑行业37年来,陆建新经历过许多“第一次”。

  1982年的那一天,他站在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高达160米的深圳国贸大厦的选址上,进行施工测量工作。日夜奋战,陆建新成功将大楼整体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5毫米内。

  那一年,他刚满18岁,刚入行成为一名测量工人;那一测,他便与超高层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两年后,陆建新被派往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这成为了他钻研钢结构建筑的开始。

  “你们就等着盖出第二座比萨斜塔吧!”面对一家落标的境外企业的冷嘲热讽,陆建新暗暗较劲,反复校核安装经度。至今,深圳发展中心依然巍峨屹立。

  1994年,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高达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准备动工,陆建新自制测量仪器支撑架,创新采用全站仪配小棱镜、机光反色片等测量方法,成为钢结构安装行业的测量标准工艺。

  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时年世界第一高楼、高达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时年广州第一高楼、高达437.5米的广州西塔,时年深圳第一高楼、高达441.8米的京基100,如今深圳第一高楼、高达60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因参建的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陆建新被誉为“中国楼王”。

  参与完成400余项国家专利

  37年后的今天,早已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施工顶级专家的陆建新,依然奔波在施工一线。

  “每天提前半小时到项目现场”,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37年辗转国内外,10000多个日夜里投身44项工程建设,参与完成的国家专利达400余项,将中国钢结构建筑从100米级推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数字背后,是陆建新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奉献与坚守。

  回顾奋斗历程,陆建新将自己定位为“城市地标建筑的建造者”。2007年,广州西塔的施工拉开序幕——根据建筑规划与实际请况,陆建新发明了适用于西塔施工的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带领团队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这与他善于积累、勤奋钻研的工作习惯分不开。“我特别重视总结和创新。项目过程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把碰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形成技术总结,然后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希望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陆建新说。

  37年来,陆建新破解过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更是将中国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推向了世界领先水平。

  “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

  “专注做一事,把工作当修行”是陆建新的座右铭。发扬工匠经神,亦是他多年来恪守的信条。

  2012年,在参与建造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时,陆建新计划突破传统施工方法,使用四台大型动臂式塔吊,附着在井筒外壁后,逐步爬升到600米高空——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伴随着施工时“咔嚓咔嚓”的响声,陆建新预感到请况不对,机器可能会TUO落。

  “我花了3个月时间去研究设计图纸,针对施工时出现的问题,又反复去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经过不懈努力,陆建新的这项技术圆满实施,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最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坎儿就过去了。”陆建新笑称。如今作为中建钢构华南区总工程师,他总是“哪里有困难的地方,就去哪里”。

  南方日报记者 陈伊纯

关键词: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陆建新,建新,37年,专注,做好,1
>>>
>>>
频道热点
社会
明星
热点
爆料
  • 华中大研究生坠楼自杀原因 发文称遭导师不公正对待
  • 涡阳一对夫妇冲洗猪圈时发生意外 触电身亡
  • 范玮琪跌倒撞伤下巴紧急入院缝了15针 网友祝愿早日康复
  • 袁咏仪庆祝48岁生日 收到的礼物太让人羡慕了
  • 《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因病去世 享年89岁
  • NINEPERCENT成员久违合体 吉尼斯回应:恭喜呀!
  • 叶祖新张佳宁深夜K歌后一同回家 疑似已同居许久
  • 港媒爆料林峯12月迎娶张馨月 婚事已得到父母认可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