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北京东城区中小学生可通过网络选择430余门“学院制”课程,涵盖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职业与社会等方面内容。此外,包括英文戏剧等课程已经正式进入学生学习课表中。
10月31日,“学院制”改革工作推进会暨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在史家小学举行。大会首先进行了优秀课例、课纲的展示与研讨。来自专业学院、学区分院、中小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8节现场课。
据了解,自推行“学院制”以来,东城区依托青少年教育学院,通过青少年教育学院总院、专业学院、学区分院、课程基地等多主体协同,进行“学院制”课程的顶层设计、开发与实施。经过几年的探索,“学院制”课程形成了“1+N+8+X”的供给主体。构建了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若干个课程群,这些课程群涵盖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职业与社会等方面内容,为全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430余门课程。
史家小学学生正在上由东城区崇文青少年科技馆的老师带来的“垃圾分类我做主”的学院制课程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 蒲长廷
随后,大会宣布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古城职高、史家小学、文汇中学、汇文中学、171中学、宏志中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等9家单位成为课程实践基地的新成员,今后将为东城区中小学生带来化学、信息素养、艺术素养、英文戏剧等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学院制”课程。据了解,目前,东城区一共20家课程实践基地成员。
据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学生参加“学院制”课程人数持续上升,去年第一学期全区7万人次参加,第二学期全区13万人次参加,“学院制”课程已经覆盖东城区全部小学和92%中学。随着“学院制”课程在各个学校课表中的落地,“学院制”课程的丰富新、可选择新和综合新也不断增强,英文戏剧课程等已经正式进入学生课程表中。
会上,青少年媒介素养学院正式成立,北京北青教育传媒有限公司等5家媒体单位成为课程实践基地。据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着重于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引进第三方机构成熟课程,根据东城教育特点定制课程以及自主研发课程三条主渠道,依托选课平台,为全区学生搭建媒介素养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学院今后将逐步开展更多形式的课程与活动。比如,根据学校实际需求、结合课后服务工作,开设定制的社团课程与师资培训课程;以跨校学生自主选择的形式开设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的专题小课,如剧本创作、摄影小达人等;举办媒介素养相关社团活动,如东城区青少年微电影节、东城小记者联盟等。(记者 蒲长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