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这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式成立。活动现场,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创建的前六年,只致力于培养博士研究生,小规模的本科生培养将于2022年开始。
一直以来,中国向世界高等教育冲刺的步伐未曾停止。秉承“高起点、小而经、研究型”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的西湖大学自2015年3月筹办以来,就收获了世人的期待,而自今日正式成立,这一份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憧憬和探索,也终于拨开云雾。
成立大会上,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杜玉波表示,西湖大学的设立是社会力量举办研究型大学的积极探索,也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行动。“它对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悉,目前该校拥有理学院、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三大学院,汇集了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其所在的云栖校园可容纳120个独立实验室,供2000位科研及辅助人员研究学习。预计于2021年底交付使用的云谷校园可容纳300个独立实验室和3000名博士生。
从起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拥有68位创校教师、139位同学和159位科研团队骨干的西湖大家庭,施一公感慨万千。“我很感机,有那么多社会人士为我们建校募捐出力,有那么多学生能舍弃其他选择,来到西湖大学开启自己的科学生涯。我可以说,西湖大学是为梦想而生的。”
圣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良正是西湖大学名誉校董、创始捐赠人之一。他说,作为杭州民营企业,投入到西湖大学的创建过程中,也是他梦想的实现。“我也十分关注教育,西湖大学的创办是浙江推进科教强省建设的关键之举。”
培养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挑战世界范围内的科学难题,不断推进人类的知识前沿,是众人对西湖大学的期待,但在施一公眼里,一所大学的灵魂无法仅仅用科技成就来体现。
“学生不仅要通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要了解世界和人类的发展与积累。”他说,基于此,西湖大学将在2022年开始小规模本科生的培养。今后十年,学校将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质推动跨学科交叉,深度创新。
“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施一公眼中是西湖大学最根本的任务,也是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对西湖大学的期盼。“希望西湖大学能为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清风,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它不仅在中国是一流的,在全世界也应该是一流的。”(谢盼盼 童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