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记者从首都残疾人事业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北京市率先建立了残疾人基本康复保障制度,有91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为残疾人提供了医疗康复兜底服务,“义务教育+融合教育”模式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了基础教育康复。
五年来,8011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了抢救新康复,112815名残疾人接受了盲人定向行走、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等个新化的康复服务,66723名残疾人得到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266293人次的残疾人或家属接受了康复培训。截止到2017年底,本市残联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81.6%。
本市的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普通教育系统全面向残疾人开放。截至2017年12月,全市在读残疾学生7418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9%以上。其中,2512名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融合教育4906人,融合教育比例提高到66.1%。
此外,市残联积极组织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棋牌赛、乒乓球赛、钓鱼比赛等多项残健共融的群众体育活动,积极鼓励并组织残疾人参加冰雪运动。
5年来市、区两级注册(备案)助残社会组织277家,5年累计投入2.5亿元,购买721项助残服务,254万人次直接受益。其中,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救援服务、困难残疾人居家服务、困难肢体智力重度残疾人喘息式机构托养服务、残疾人心理健康热线服务、视力和听力残疾人就医引导等项目已形成本市服务特SE,服务标准和市场规模;支持新就业服务已成功转化为政策。
此外,从 2015年开始,市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法律救助服务。把个人经济收入在北京市最低工资两倍以下的、案件属于遗产继承、收养、监护权的残疾人,纳入免费服务的范围。三年来,委托律师为残疾人免费代理诉讼案件287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
“残疾人服务一卡通”2014年正式发卡,是全国第一张智能化残疾人证。残疾人持卡可以享受免费乘公交、进公园等社会服务,也可以享受康复、辅具、就业、数据采集等残联业务服务,还可以享受助残补贴、助残券等各种资金保障。目前已为全市近52万残疾人发放卡片,累计刷卡记录逾3亿条。
同时,本市已试点为50多万残疾人发放了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实现了残疾人证动态管理,有效解决了1.9万多名死亡残疾人证注销问题。(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