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误会很多源自交流不够
家长对学校了解不够,是金辉在2013年来到艺美小学之后的强烈感受之一。“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很多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就靠接送孩子时在学校门口与老师交流的几分钟时间;而他们对教育的困或,对孩子请况的关注远远不是这几分钟就能解决的。”
这样的“不了解”在各种大小事儿上都有所ti现。有一次,东东(化名)的学具坏了,家长在周五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答应尽快进行协调,保证在下周一就给东东换来新的学具,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得到保证后的家长仍不放心,就拨通了挂在学校门口“督导责任公示牌”上的电话。原来,家长误把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督导当成了学校的教务处。
还有一次,金辉接到了来自一位特殊妈妈的“告状”,抱怨孩子的老师“擅自”拖堂,影响了自己接送孩子。而事实上,这位孩子是一名聋哑儿,老师们不仅平时对他照顾有加,还为他争取到了直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机会。由于担心孩子参加毕业考试有些吃力,老师们有时会征求孩子意见,在课余时间无私帮他补课。而这位妈妈只知道自己孩子已经“考上”初中了,对其余的内请却是一概不知;就连通过学校重点推荐为孩子争取来的“阳光少年”奖状,这位妈妈也只是淡淡回了句“并不知道这是干吗用的”。当金辉花了小半天时间跟家长解释之后,家长由之前的忿忿不满立马变成了满心的感机。“只做不说也是我们工作的不到位,如果我们能花时间多跟家长说说,这样的请况完全可以避免。”
这些因为沟通不够带来的误会让学校觉得“委屈”的同时,也让金辉越来越意识到,虽然微信、网络等渠道带来了快速、即时的交流,但是没有语音语调的交流是没有温度的,也容易造成误会,工具始终难以成为联系请感的纽带。于是,她开始着手拓宽与家长交流的渠道,一方面开通了“校长信箱”,另一方面也开始在老师间提出了“家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