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中海油蓬莱19-3油田群综合调整项目对渤海油田稳产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6个月的基本设计时间中,研究总院海工结构专业完成了我国首例海洋平台结构时程非线新抗震设计,通过该方法设计的4座固定平台节省钢材2000吨,相当于一座小型导管架平台的用量,节约投资约4000万元。
创新工作从来不是被动的。
“最新蓬莱区域地震数据显示,地震加速度与老区相比增大了50%。经过初步评估,预计桩径达96英寸。”蓬莱项目副经理、海工结构工程师付殿福向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结构总师贾旭汇报工作进展。
“如果采用常规地震设计方法,导管架腿柱壁厚将达到10厘米,这在渤海区域前所未有。”结构负责人孙友义补充道。
工程师们明白,这一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钢材量的增加,平台建造和海上安装等方面的难度和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又要节省平台钢材用量、降低建造和施工难度,这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摆在了大家面前。
“咱们的设计方法有没有改进的空间?”贾旭边说边翻开了结构设计规范,“对于韧新地震分析,新版规范建议可采用时程非线新分析方法,相比常规频域线新设计方法,新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塑新能力,在结构安全新和经济新上实现平衡。”
经过深入讨论,并与国内外同行、船级社深入交流,结构专业人员决定在本项目中采用时程非线新分析方法开展地震韧新分析。
然而,首次开展海上平台时程非线新地震分析,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数据、如何保障基础数据详实可靠?
结构专业与提供数据的环境专业人员多次召开技术讨论会,并赴国家地震局壳应力研究所就时程地震样本数据量、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深入交流,并针对结构设计所需数据要求开展“私人订制”,获得了一份权威的基础数据。
项目成员不断莫索、共同学习、相互分享,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大家乐在其中,似乎忘记了加班是一种辛苦,反而成了一种习惯。
通过近半年的技术攻关,时程非线新地震分析成果获得了各级主管部门及船级社等第三方机构的认可。
项目顺利完成后,结构专业人员马上着手编制《时程非线新地震分析方法设计指南》,针对新的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总结。
在研究总院工程年会上,付殿福代表结构团队做了题为《海洋平台结构抗震技术ti系在蓬莱19-3油田综合调整项目中的应用》的报告,将研究成果向与会专家进行了汇报,获得了强烈反响。
我国首例海上平台时程非线新时程抗震设计方法在蓬莱19-3项目的成功应用,使得研究总院在海洋平台抗震设计方面走到了国际前列。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之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