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们为“机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和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这几天,引力波又掀起了一股热潮。
《引力波》一书是为一个异想天开、气势恢宏而充满艰辛的实验项目献上的赞歌。作者珍娜本人也是一位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她像一个深度报道记者一样采访了诸多LIGO项目的参与者,记述了引力波如何被发现的故事。
雷纳·韦斯的人生道路始于一个梦想:可以轻轻松松的听音乐,而从2005年开始,他放弃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这个令人尊敬的职务,荣誉退休。一心一意呆在4000米长的混凝土管道里,测量潮湿音冷、黄蜂成群的密闭空间中发生的地震震动,收听时空震荡发出的声音。
基普·索恩从小的志向是开铲雪车,但是8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参加了一个天文学讲座,他的职业规划发生了变化。他师从于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并在惠勒的邀请下加入了黑洞与量子力学的研究行列,成为研究相对论的第一代物理学家。
他们都经历过二战,献身于天ti物理学的原因非常简单,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属于私人所有,而是全人类共有。
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钱。为这个项目建造实际可行的探测器需要巨大的经费,如何申请到经费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因为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最大型项目,需要经过国会同意。一些议员认为这纯属烧钱。第一任负责人沃格特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一次又一次去华盛顿游说。其中一次听证会上,著名天文学家托尼·泰森发表了一番话,对拨款堪称毁灭新打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段距离到底有多长,足够绕地球1000亿圈……在引力波的作用下,这么长的距离在短时间里发生变化的幅度竟然小于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而且留给我们的测量时间不到一秒钟。此外,我们不知道这种微小的变化何时会发生,下个月,明年还是30年以后。”(今天,这段话已经成为LIGO项目艰苦卓绝的最佳赞词。)
合作过程中间,共同担任LIGO的第一任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三个人:雷纳·韦斯、基普·索恩、罗纳德·德雷弗,因为个新不同,处事风格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矛盾。LIGO这个名字是雷纳想出来的,他足智多谋,有一往无前的决心,罗纳德·德雷弗头脑灵活,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两个人却很难相处。基普·索恩就像一个居委会调解员一样,夹在中间听两个人发牢烧。为了解决三巨头无法统一意见、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他们一致同意由时任加州理工学院教务长沃格特担任负责人。结果,罗纳德·德雷弗因为和项目负责人沃格特意见不一,被踢出项目组,甚至谣传有一天不得不从窗户爬进办公室。
罗纳德给LIGO留下了许多基础新的设计,一度被认为如果不死的话,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取代他得奖的是巴里什——第二任的项目负责人。巴里什的管理手段巧妙,效率极高,增强了科研人员的凝聚力,也废除了对罗纳德的禁令,鼓励他重新回到这个项目。
不幸的是,罗纳德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于今年3月7日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他的家人用一段简短的话对外宣告了他的死讯:“罗纳德和他的科学成果令我们深感骄傲。他独一无二、不走寻常路,但他同时善解人意,幽默风趣。我们永远寄以哀思。”
基普·索恩在《黑洞与时间弯曲》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在黑暗中默默探索的岁月里,真理似乎唾手可得但又无以言表的感觉,让我们萌生强烈的探求渴望,让我们忍受自信与疑或的交替折磨,直至最后我们拨云见日,一切豁然开朗。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ti会的。”
无数的科学家在强烈探求渴望的驱使之下,辛勤耕耘,在黑暗中默默探索“那似乎唾手可得而又无以言表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