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二来把与每一个获救者的关系都看成是特殊的缘份。在沿河认下的干儿子张毅就是他从乌江浪潮中夺回来的。那是1998年仲夏,在沿河县城念高中的张毅到乌江边洗澡,被卷入江水中。曾二来听到岸上旁人的呼喊声,急忙发动机动船追去,在500米的下游将人救起。张毅苏醒过来后连声叩谢,坚决要认曾二来为干爹。如今,张毅已在沿河县城的小学任教,每隔三两天,他就要去干爹家看看,问长问短。
2006年,5个广西籍的中老年人来乌江河滩寻奇石,夜宿河滩,突遇上游思林电站开闸放水,5个人一同被浪卷走。沿河海事处接到报警后,电话通知曾二来协助救人。从睡梦中被电话唤醒的曾二来夫妻俩驾着渔船沿江寻找。
公安局、海事处的增援人员赶到时,他们已将5个人全部救起。获救者莫出身上湿淋淋的钱要酬谢,夫妻俩只说了一句“救人不图钱”。
曾二来救起的大多是青少年。有的被救起后,怕父母知晓而受罚,不留姓名不道谢拔腿就跑。“我不图回报不图谢,面对即将失去的生命,乌江岸边任何人都会施救的。”曾二来说,“沿河人接纳了我这个外乡人,亲如兄弟;乌江水养育了我们一大家人,救人就是报恩。”
“人落水后,心慌,两手会胡乱抓,能抓住的他一定会抓住不放。绝对不能从落水者的正面抓住他。落水人一只手一旦抓住你,另一只手马上也会抓住你,形成搂抱,这样就很难挣TUO,造成两人伤亡的可能新很大。”在渔船上,听他讲述一次次的施救故事,他一脸轻松,记者感受到了一次次惊心动魄。
“乌江彭水电站蓄水后,水流平缓,江上落水者少了。”曾二来说,他以前做梦都感觉有人在喊“救命”,现在能睡上安稳觉了。
“没人可救最好。我就打鱼和打捞乌江里的垃圾。这一方山水包容了我们一家人,我也要回报这一方水土。”
曾二来打鱼,旺季每月能收入三四千元,淡季勉强够全家6口人糊口。2011年,夫妻俩用多年积蓄租了艘货船经营餐饮。由于人缘好,生意不错。
见义勇为的曾二来,在2012年时被评为贵州省第三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