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8月19日电 题:在皖外国专家:期待在安徽再工作生活第二个十五年
中新社记者 赵强
在安徽省合肥学院,一幢中西风格的两层红瓦白楼建筑十分醒目,大门旁挂着“中国安徽德国中心”的牌匾,这里就是很多德籍专家(教师)工作的地方。米歇尔﹒莱勒斯(Michael Nelles)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莱勒斯是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教授、合肥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固ti废物的管理和处理、可再生能源等。自2003年以来,莱勒斯就一直与合肥学院合作,开展环保人才的培养和科研。
“在安徽工作生活15年,让我最欣慰的是,安徽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有很大的进展。”莱勒斯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在皖期间,莱勒斯携手合肥学院发起并促成了中德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和中德生物质研究区域中心(安徽)等项目在合肥落地,针对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开展研究工作。
莱勒斯说,中国的发展非常正面、积极,没有中国的发展,世界会面临很大的发展问题,“虽然德中两国间有差异,但我们找到了很多契合点,也建立了信任关系,相信两国合作会不断加强,我也期待在安徽能再工作生活第二个15年。”
除在环保科研领域的贡献,莱勒斯还积极促成了合肥市与德国罗斯托克市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莱勒斯先后获得安徽省“黄山友谊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
记者从安徽省外国专家局了解到,近5年来,安徽省共实施引智项目2000余项,引进外国人才2万余人次。从类别看,教科文卫类专家占44%。从医26年的古巴眼科一级专家胡安就是其中的一员。
见到胡安时,他刚从合肥市出入境管理局办好延期回国手续。
“按照项目协议,今年9月我在这边的工作就结束了,但我非常喜欢合肥,想继续在这边工作。”胡安说。
据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该院与古巴国家医疗服务中心合作的安徽中古友谊眼科诊疗中心2012年投入运行,至今有15名古巴专家前来坐诊。
胡安告诉记者,他在合肥工作近3年,期间感受最大的就是安徽的医疗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非常迅速。
除了在医院坐诊,胡安还非常“接地气”,经常到乡村义诊。擅长青光眼和白内障疾病治疗的他,每次下乡义诊都尽可能多地为村民筛查疾病。
胡安认为,中国眼科医疗发展的速度相当快,技术也越来越经湛,“我们也在向中国同事学习,这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方的医疗技术都会得到提升。”
据了解,截至目前,安徽中古友谊眼科诊疗中心共诊治患者约18万人,开展手术1.5万余台。
近年来,安徽省在外国专家就医、住房、子女入学、俱乐部建设、联谊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真请服务措施,着力打造人才服务的“软环境”。据统计,每年有近千名外国专家携家属来安徽工作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