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深蓝SE外表上印有白SE“中欧班列”字样的集装箱依次罗列堆砌。 杨毅 摄 中新网大连7月23日电 (记者 杨毅)酷暑7月,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内仍一片繁忙景象,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正被吊装至列车上;之后,这些来自太平洋沿岸国家与地区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将搭乘“辽满欧”中欧班列启程,跨过万里行程走进欧洲的千家万户。
从大连港出发的“辽满欧”过境集装箱班列,始发于2015年4月,经国铁哈大线、滨州线至满洲里口岸,然后经俄罗斯、德国铁路等抵达俄罗斯及欧洲各国。其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可节省时间20-30天,抵达后可在1至3天内将货物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
短短两年多时间,大连港中欧班列开行线路从1条增至7条,开行频次从原来“有流即开、无流即停”的起步阶段,发展到现在每周3班常态化开行;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今年上半年,大连港打造的中欧过境班列累计完成集装箱货运量1.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6%。
两年多来,大连港中欧班列不再“孤独”,随着中韩俄国际物流通道的正式打通,以大连港为核心的海铁联运国际物流枢纽正逐渐形成,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华南、华东、华北等地的汽车零件、机械设备、日用小商品等,通过海运至大连,再通过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
成绩背后蕴含着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对外开放的努力。辽宁大窑湾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马全宇告诉记者,大连港中欧班列的不断发展主要基于各方面的ti制创新。通过加强检验检疫区域一ti化建设,建立班列沿线检验检疫机构间“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制度;同满洲里互为口岸,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设,切实支持中欧班列扩量增效。
来自世界各国的货物通过海运至大连,再通过该中心站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 杨毅 摄
企业的切身感受则印证了上述针对大连港中欧班列的创新与努力。
上海浩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公司总经理牟万龙表示,在2017年之前,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木材至中国、日韩等国家,绝大部分只能通过海运运输,海运企业发货时常误了船期,且耗时较长,当地企业被诸多问题困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尤其是今年年初,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中欧班列作为运输形式,中欧班列品牌建设已深入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前都是小客户,现在类似俄罗斯伊利姆公司、远东森林等诸多大型木材企业开始选择辽满欧,这充分说明了中欧班列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大连港新丝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猛表示,辽满欧将东北及太平洋沿岸各国的产品端更有效地衔接起来,有利于其企业业务发展。
国内货物运出去的同时,国外货物也在源源不断运进来,同时为大连带来了不少新的贸易合作机会。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大连港开通“伊尔库斯克—大连”俄罗斯回程经品班列,实现进口班列产品的新突破。借助该回程班列,进口的俄罗斯资源新产品将有效缓解国内加工企业原材料不足的难题,同时吸引相关产业在东北、尤其是大连地区聚集。
“我们80%的木材都是出口中国,以前都是靠零散的车皮,现在中欧回程班列给我们提供了很大便利,而且价格便宜。”俄罗斯远东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然告诉记者,中欧班列可以为该企业减少至少5%以上的运输成本,目前中欧班列已占据该公司整ti货物运输的30%,今年底将至少实现50%以上。
如今,通过大连港中欧班列这条国际物流新通道,来自世界各国的货品在这条“钢铁丝路”进行“接力式奔跑”。
大连港方面表示,未来大连港将不断丰富过境班列产品,继续加强双向货源的组织,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加大“走出去”宣传推介,打造服务于亚太及俄罗斯、欧洲地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助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落实做出更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