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1月13日,广州南站,旅客通过人脸识别进站验证后进入候车大厅。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人脸识别走向公共生活
——“刷脸”真的安全吗?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对利用手机APP,通过面部识别进行转账、美化自拍、对电子相册中的人脸进行分组等功能并不陌生。
最近,不断有人脸识别在公共领域应用的消息传出,比如,北京高铁春运期间“刷脸”验票、上海试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曝光闯红灯者且成效显著,杭州各大驾校需要“刷脸”才能计时学车,重庆、深圳等地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寻回走失儿童,等等。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人脸识别技术还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担忧:人脸识别技术足够安全吗?
在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人脸识别技术漏洞遭到曝光,主持人仅凭一张观众手机里的自拍照,经过简单技术处理,就成功破解了人脸识别。
对于上述担忧,黄迪表示,每一个技术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高科技技术都是同时存在“攻”和“防”。
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任何科技来说,各种意图的攻击是一直存在的,系统在受到威胁以后,会根据攻击提出一些应急的预案,“攻”和“防”可以说是在共同进步。
黄迪告诉记者,实验结果表明,在受限环境中,1:1人证核验的准确率高达90%到95%,而1:N的人脸识别技术还不算特别成熟,往往需要人的参与和干预。
“刷脸”登机、验票、支付都属于1: 1的人证核验,即对某个人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证件图像进行比对,而打拐、曝光闯红灯者则属于1:N人脸识别,即从N个人脸中找出1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