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十多年间,李应怀从白河村村主任转任村支书,村里的点滴变化让他如数家珍:村民住房从土坯房到砖瓦房,穿的衣服从单调的或蓝或黑SE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桌子上的单调主食也日益丰富,通了电话后的村里不再“与世隔绝”……
真正让李应怀感到“惊喜”的变化,是近四五年以来官方一系列扶贫政策和项目的实施。他说,2013年从乡镇到村里的水泥路修通了,2015年自来水进村入户,加之接连不断的扶贫措施的相继涌进,“封闭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忽然像金疙瘩一样被百般呵护”,主动上门为扶贫支招的人群屡见不鲜。
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拉近了这处偏远乡村和城镇的距离,原本打算“外逃”的不少村民决心留守,近期白河村里随处可见建新房的忙碌场景。外出打工、留守种植养殖、“靠山吃山”发展旅游业,长期“一穷二白”的白河村有了更多的TUO贫致富途径。
“目前白河村里已有15户人家购置了私家车,占全村户数的十分之一,还有些村民正忙里偷闲去县城学驾照。”李应怀偷露,随着村里生活条件日新月异,一些打算“挪穷窝”的村民也放弃了进城的念想,祖辈相传的恋土请结,使得“两亩薄田再不好,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
TUO贫致富的过程,就是内外共同“发力”的阶段,但也有“头痛难题”摆在李应怀面前。根据近些年反复走村入户沟通发现,尽管大多数村民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借“外力”告别贫苦,但也有零星的贫困户存在“破罐子破摔”、“等靠要”等消极TUO贫态度,甚至个别村民以“贫困户”为荣,刻意“哭穷”等救助。
李应怀坦言,通过反复入户了解和向周边邻居询问,个别在城镇里买了房子的“贫困户”拒绝政府的危房易地重建等建议,隐瞒真实“家底”,坐等尽可能多的TUO贫政策和项目。对此,村里将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证实后,采取相应措施。
虽然扶贫之路充满艰辛且悲喜交集,不过李应怀对白河村集ti如期“奔小康”信心满满。他说,近年来,村子里有村民通过养殖种植、外出务工等途径实现TUO贫致富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也是全村今后可以借鉴参考的一些“经验”。
李应怀表示,稀缺的土地限制了白河村像其他贫困地区尝试规模化产业TUO贫之路,但地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簇拥中的白河村恰是很多城里人朝思暮想的“世外桃源”,发展旅游业将是今后扶贫的重要思路,目前已启动前期筹备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