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在茶馆复习。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摄
去年,有人建议他,考了快20年还没考取,要不去学校复习试试,他狠下心去了。
49岁的梁实,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和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啃复习资料。教室里没有空调,格子衬衫总是被汗浸湿变成深褐SE,他喜欢看答案不喜欢做题,“整个人好难受”,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就完不成。
今年,梁实说什么也不去学校学习了。
不过在去年,他考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453分。从前,他总考三百多分,朋友喊他“梁三百”,这一次,他的外号升级了,变成了“梁四百”,首次达到二本分数线。
梁实并没有填报志愿,“一定要一本大学,不然我都不想去读”。没有高考资格时,他参加过一次成伦高考,被南京林业大学录取,也没有去读。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20天,梁实聊不到五分钟,便要清一清嗓子。这是近五六年开始出现的MAO病,一临近高考,他的身ti就会自然上火,口水里带着红血丝,“可能是经神上比较焦虑”。
5个孩子,没有1个大学生
在同学MAO树林的眼中,梁实是从小被人羡慕的孩子。
梁实虽然生在农村,但父母都是教师,全家人吃“商品粮”。许多农村孩子打赤脚上学,半夜饿极了抓起生米就着凉水就往嘴里塞,梁实家里有粮票肉票,有胶鞋穿,每个月能吃上肉。
同村其他孩子的父母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齐,但梁实的母亲会订《红领巾》等少儿刊物,幼时的梁实看了爱迪生、牛顿的故事,觉得他们都是有知识的人,很羡慕。
同学记得的是光鲜,梁实记得的童年则有些心酸。他出生那年,父亲被划为“右派”,母亲独自抚养5个孩子长大。
家里虽然有粮票肉票,但母亲工资不高,每次去买东西都要借钱。放学后,母亲还要去田里挖地,星星出来了还回不了家。因为买不起柴火,五姐弟一放学就要去山里捡柴,走在路上,梁实看到哥哥的脚在打颤,背上勒出血痕。
他记得,哥哥是全校第一名,但哥哥小学毕业便因为家里成分不好失学了。母亲只要一提起这事,就要掉眼泪。后来哥哥参军、转业,小学文凭的哥哥,再也没机会重返校园了。
梁实排行老四,从小就是犟脾气。
8岁时,他听说十几公里外的村庄有人放战争片,一定要去。母亲担心他太小,没办法独自莫黑翻越十几公里山路,他晚饭都不吃就往外跑。看完电影后,一进家门被一顿暴打,他不后悔。
上高中后,他非常不爱写作业。物理老师第一次检查作业,全班就他一个人没有做,老师让没做作业的同学站起来,他不站,一个一个点名核查后,被罚站了一节课。
就这么,梁实一路贪玩,到了高考,不出意料地落榜了。此后,梁实在父亲的建议下重读高一,没有考上,第三年,梁实又坚持复读了一个高三,再次落榜。
三次落榜后,失落又自责,梁实懊恼自己的贪玩,但家里条件已经供不起他继续念书了。
最终,这个被公认为“知识分子家庭”的5个孩子,没有一个上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