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人士”刘笑海
兴趣/
博物馆解说员VS太极三段
学校的社团活动,二人同步齐驱。个人的兴趣,竟也有着类同的因子,都充满了“历史感”——欧奕阳在四川博物院当了两三年的志愿解说员,而刘笑海则从初一开始便踏入了武林,练习太极。
欧奕阳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爷爷当过重点中学校长,外公是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父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家庭对历史和古玩的喜爱间接影响了他。在四川博物院当志愿者的时间里,他最经通汉陶和青铜器的解说,“周末有空的时候,我会到川博当3个小时的解说员,和游客分享文物背后的故事。
作为太极三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的刘笑海踏入武林的因由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强身健ti,治疗哮喘方面的原因,方才“混迹”于大爷大妈群。“刚开始妈妈让我学太极,我还比较不理解,这不就是老年人的运动么!”但随着每个星期的练习,从困或到焦虑到开悟,太极让让他渐渐明白:“太极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不仅仅是生活上,更是ti现在我们追求的生活、学习上。保有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挑战,一颗包容心去平衡不同的观点和理念。”
家教/
不打VS没少打
说到家庭教育,两个事业有成的妈妈让男孩们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几乎没有怎么挨打”欧奕阳觉得平时父母管自己管的比较少,“但是我妈妈在我每个人生节点上都很有远见。”知道儿子要出国的打算,心存担忧的妈妈立刻开始恶补留学知识“好多留学讲座她都要去听,有些方面的信息甚至比我还了解。”奕阳开玩笑地说,“我感觉她现在都已经是半个留学专家了。”
虽然看起来对儿子采取放养政策,可刘笑海的妈妈却是个在教育孩子上很有原则的人。“我妈妈认为小时候习惯要好,所以我上小学从来就没有在周末以外的时间看过电视。”说到这,刘笑海不免吐槽了一通,“我们家里,我妈妈打我打得多。”
其实,这对口才好的母子还时常会有交锋,“不过,我妈最头痛的也是跟我争论。”刘笑海坦言,一开始争论,他就要习惯新地把辩论术拿出来,让老妈争无可争。
记/者/手/记
相同的年纪各自的经彩
一个从一开始就锁定目标,一个不愿一开始就给自己的人生设条条框框,欧奕阳和刘笑海的留学路各有经彩。
为什么选择芝加哥大学?是因为芝加哥大学对一切常人认为寻常问题的追问深深吸引了欧奕阳,比如“整数是什么?”“为什么奇数很奇怪?”
而当刘笑海走进斯坦福校园时,自由的属新则让他深深为之着M。“我花了2个多月写斯坦福的文书,就是在不断追问自己,我长期坚持的到底是什么,我与斯坦福契合在哪里?”
出国留学是一个勇敢的决定,也是一个努力探索内心,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人在什么时候会作出认为正确的选择?”刘笑海甚至将此作为了文书写作的主题。“当我回过头来看我以前所读过的心理学书籍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