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这一时间段,一批涉足“共享充电”这一领域的公司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诞生,这些公司规模有限,布局网点数量多者也只有数千个,少的更是仅有数百个网点。
2017年,各大投资企业入驻该领域,铺开规模、占有渠道成为了各家“共享充电”公司最为重要的事请。小电科技筹备了每天10万台桌面充电器的产能,来电科技也筹备了一月大柜机3000台,小柜机5万台,桌面机30-50万台的产能(大型柜和小型柜的区别在于内部能放置的充电宝数量,而桌面机一部分是手机直接充电,一部分是带有一个充电宝,这也是目前行业内的两种不同模式)。
相较于共享单车领域的投资是基于满足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共享充电领域的投资则是基于用户对电子设备的用电需求。两者虽然都是刚需,然而后者却可能败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上。毕竟出行的方式只有那么几种,而充电的方式却多了一个无线充电。
试想,苹果wifi充电业务一旦落实,估计刚刚火热起来的共享充电投资商们要哭了,业务的分流会大大稀释共享充电的营收。不过也有人担心,由于技术门槛较高,wifi充电面临着高成本、铺设路由器亟须扩张的难题。不过最满足消费者使用的产品终将会被社会认可,看来王公子也不是片面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