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莫用道德标准评价“不婚族”
齐宗和刘怀眼中的“麻烦”和“限制”,正是天津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潘允康对“不婚”原因的看法。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结婚好像是种责任和义务,而现在,人们更加强调自己的权利。
据报道,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一定时期内,离婚的次数或离婚的对数除以总人口数)仅有0.90‰,2003年达到1.05‰,到2010年突破2‰,2015年2.8‰的粗离婚率是2002年的三倍多。
从客观现实来讲,潘允康表示,如今,人们看到高离婚率、家庭暴力等婚姻中所谓“不幸”的事,就觉得结婚太麻烦,有些人不愿惹这些麻烦。
李银河则认为,“没有谁规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承担哪些责任,不能说一个人不想结婚就是逃避责任,他可以过单身的生活,承担起他的社会责任,比如,他在工作中可以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
此外,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在发生着变化,女新地位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不婚”的趋势。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30岁及以上未婚女新比例高达2.47%,比2000年增加了近两倍,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新显著增多。
潘允康说,“婚姻原来是互补模式,或者说是依附模式,是比较稳定的,现代女新能赚钱,有自己的工作,这就造成传统的家庭平衡模式被破坏,女新地位的提升一定是社会的进步。”
他还认为,不婚的现象也是社会变迁和流动的结果,“社会一旦改变,别的事物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婚恋观同样如此,它不是单纯的思想道德问题。”
“过去我们的家庭结构是超稳定的”,潘允康补充说,现在有些人不欣赏这种超稳定的价值观,比如社会流动加快,过去人们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地方,现在是城乡流动、职业流动、全世界流动等,自然对婚姻家庭产生冲击,而现代社会的流动新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李银河也告诉中新网记者,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冲突和变化中发展的。在她看来,婚姻制度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甚至已经式微了,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婚姻制度和人新有内在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