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成都,有一位8旬“月老”,7年间他为700对男女牵线搭桥,促成姻缘。从最开始拿着寻缘信息游走于公园、社区的“相亲角”到如今系统的信息资源目录,他手写的男女双方信息上千条,从最先的手抄便条到现在开始请人将资料上网,他见证了成都婚介产业的发展变化。
2月13日记者来到成都市人民公园的“相亲角”,现场来帮子女征婚的家属络绎不绝,记者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子女的信息,蹲守在小道边等着同样有相亲意愿的家属前来问询。经过几番打听后记者在“月老”的家中见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老人名叫杨天泉,虽然年过八旬依然经神矍铄。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没想过会做月老,最初只是想为儿子征婚草碎心,找婚介却被高额的费用拦在门外,自己就把儿子信息挂在在公园的一根绳子上,渐渐地发现有征婚需求的家属还很多,他就把很多信息收集起来,慢慢整理后就形成系统的信息目录,便于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