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阜阳1月6日电 题:阜阳市委书记:重塑对外形象,打造创新型工匠大市
作者:成展鹏
加快阜阳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必须重塑阜阳形象,要让听到的阜阳跟看到的阜阳一样;从“农民工大市”向“创新型工匠大市迈进”刻不容缓。这是元月六日,履新不久的阜阳市委书记李平对中新网记者表述的新年愿望,更是2017年阜阳市的工作之重。
安徽省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人口近千万,占该省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民众一边对阜阳“王家坝”经神所感动,一边又长期被阜阳负面新闻“标签化”误导。阜阳这种“灰暗”的状态持续了很多年,导致民众“忽视”这十年来阜阳的快速变化。
元月3日,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李平做的第一件工作是和中央驻皖媒ti面对面交流。“早讲事实,重讲态度,慎讲原因,多讲措施。”在李平看来,通过媒ti宣传阜阳的正面形象也是“借船出海“的方式之一。
李平认为,阜阳目前已经进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450万劳动力将带动阜阳经济跨越发展。因此,阜阳的对外形象事关重要,凝聚民心才能加大开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从而跨进快速发展期。
他希望,让更多的海内外民众了解到,阜阳曾经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阜阳近年来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SE魅力城市200强;安徽省园林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等新的阜阳“名片”,这才是现在真实的阜阳。
作为全国五大农民工输出地的阜阳,每年有280万人遍布在全国各地打工,如何把人力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十年前阜阳市就已经在谋划构思。多年来,阜阳持续开展“接您回家”活动即是对农民工的关爱,更是阜阳对人才孵育的战略布局。
“润物细无声”,阜阳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ti宣传“接您回家”活动,形成良好舆论环境,甚至为农民工设置了“乡村讲座”、“田间课堂”。极大地增强返乡农民工“学技能,促就业”的意识。这些有力举措为打造“创新型工匠大市”做好了前期的铺垫。
2016年11月8日,阜阳首次将“创新型工匠大市”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计划,并相应出台了《阜阳市技能人才职教孵育工程实施办法》。李平认为,打造创新型工匠大市,必须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艺经湛、职业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把人力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据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2000名,并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到2020年,阜阳市拟认定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0家,对新建的市级大师工作室,每家给予10万元的启动经费支持。同时,通过首次开展“最美工匠”人物评选活动,为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文明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智力支撑和舆论引领。
截至目前,阜阳市已建成5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逐步形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梯队。
在发展实ti经济、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创业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集聚了诸多有利于阜阳快发展、大发展的要素。李平表示,尽管阜阳仍面临着提升总量、TUO贫攻坚、补齐短板、维护稳定等“四大压力”,但目标明确,前景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