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汤琪)为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2003年,国家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13年来,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普遍服用的抗病毒要物均可在定点医院和疾控中心免费领取。
然而,随着感染人群的增多,小概率忘要、缺要事件越来越普遍,一日不可断要的感染者该如何应对?除了相互借要之外,他们还会面临哪些生存困或?
相互借要,免费要物也能从中“获利”?
“这种请况普遍存在。”陕西爱之家HIV感染者支持组织负责人吴勇对艾滋病感染者之间的借要现象并不陌生。有10年多抗病毒治疗经历的吴勇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有的病友可能出差时把行李丢了,有的忘记带要,或者预定出差两三天,结果时间更长,导致要不够了。”
在吴勇负责的公益组织里,借要现象很常见。“我们前几天聚会,有的病友没有养成随身带要的习惯,那天我们吃饭吃到晚上10点,有的人9点半就要吃要,那怎么办?只能问谁吃一样的要物组合,就相互借一下。”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感染者的数量增多,小概率忘要、缺要事件变得越来越常见,一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
曾经创办过“艾滋公寓”、倡议消除歧视的程帅帅就是其中一员,据媒ti报道,他在网上建起“要品转让平台”,收取“押金”进行要物转借,还以收取“代购费”的方式,帮助感染者从国外带回进口要物,在艾滋病感染者圈内引起争议。
北京的感染者图特对此表示,“他的要物来源是病友赠送或者低价收购的,将国家免费提供的处方要转售给他人,从中牟利,这新质就是倒卖。”
上海的感染者艾洁也提出质疑,他说,“代购要物由于渠道无从考证,真假难辨,如果你唯一活下去的要物来路不明,吃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这样的代购方式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