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转折点——宁泽涛》前晚在央视ti育频道“ti育人间”栏目播出,其中涉及多项引人关注的话题:宁泽涛澳洲特训效果不错,有望冲击奥运奖牌,但随后他因个人赞助商和队伍赞助商的纠纷遭到游泳中心的停训处罚;重压下,他瘦了4公斤,奥运受挫;宁泽涛坦言“经历这么多,不像以前那么有动力了。”他父亲也表示,“如果感到困或,如果不快乐,你可以选择转身。”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采访到该片导演梁迈,请他讲述了幕后点滴,试图还原真实的宁泽涛。
印象
“宁泽涛非常内向,但他心里的底线很清晰,不能碰。他想的东西远比一般年轻人要多”
记者(以下简称“记”):片子播出后,收到的反响如何?
梁迈(以下简称“梁”):今天手机接收消息(太多),都死机了好几次。一个23岁的年轻人,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能掀起这样的“巨浪”,是我没有想到的。
记:宁泽涛在片子播出后,与您交流过吗?
梁:他给我发了微信,说感谢梁老师,我在看的时候浑身颤抖。我回,我也感谢你。他就发了几个握手的表请。
记:片子中,奥运之后宁泽涛的采访看上去比较平和。您分析,为什么他在看片子时还会有这样的反应?
梁:几个月接触下来,(我发现)宁泽涛个新非常内向,不爱说话。我们去他家,跟他和他父母吃饭,都是他父亲在说话,他安静得我差点忘了他的存在。越是闷的人,心里的底线越是很清晰的,不能碰。一旦触到,他的内心翻江倒海,往往比常人要机烈的多。
记:您是如何让内向的他敞开心扉,面对镜头的?
梁:宁泽涛成名后,想找他的人太多。我们(今年)1月拿到了(国家ti育)总局允许拍摄的批文,到3月才见到他。中间一直试图联系他,直到大概2月份他有一次拍广告,我通过朋友去了现场,在他转场的时候,不到3分钟的时间找他说明来意,当时他答应说“一定好好配合。”4月份,宁泽涛主动加我微信,沟通才算顺畅起来,之前都是通过第三方联系。(记:3月份去墨尔本时,还没有熟悉起来?)对,宁泽涛很慢热,他想的东西远比一般23岁年轻人要多。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也正常。毕竟他从小就自己生活,成名后接触的人又多又杂,让他不得不去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