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雪芹被抄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雪芹被抄家时,总共抄出多少家底?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曲《葬花吟》不仅道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惨遭遇,同时也是作者曹雪芹对自己家世没落的一种惋惜,曹雪芹原是贵族,可是他的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最后呕心沥血写下了这部经典之作。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被人们用来形容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很多人以为曹雪芹书中的贾府便是他家族的真实写照,哪怕后来落败了,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是后来曹府被雍正抄家时,抄出的所有家产,雍正在看到清单后心都凉了半截。这究竟是为何?
01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耗尽生命为世人展现了红楼经典,红楼即他,他便是红楼。从曹雪芹的人生中,能窥见红楼的影子,在红楼的故事中,也有曹雪芹的悲惨人生。
曹雪芹出生于清朝,他家境殷实,多亏了祖辈的努力,因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乃妈,所以康熙皇帝对曾祖母一家非常照拂,有了朝廷的庇佑,曹家的生意自然做得风生水起。
很多人说曹雪芹是纨绔子弟,这倒是事实,因为到了曹雪芹这一辈,他不用为生计发愁,只需要安心享乐就够了,这样的生活即使是现代也没有几人能拥有。
我们普通人自然也无法体会曹雪芹的奢靡生活,但是只要仔细研读《红楼梦》就能品出一二。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有多气派,那么盛极一时的曹家一定不输贾家。
因为曹雪芹经历过那样的生活,所以他才能手到擒来,将画面描述的非常真实。人们羡慕贾宝玉的命运、羡慕王熙凤只手遮天的权利,但是这些都是虚幻一场,曹雪芹借《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的兴衰演变来描述曹家的发展历程。
比如书中写到贾府曾经富甲一方,贾家的好几位老爷都在朝廷做官,不仅如此,贾老太太的大孙女元春还在宫中做嫔妃,贾府不仅是自身财力雄厚,还是皇亲国戚,这样的身份地位,足够贾府兴荣百代。
后来因为贾家在朝廷中站错了队伍,最终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结。书中的描写其实和曹雪芹的身世相差无几,曹雪芹就仿佛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生即巅峰,万人宠爱,莺莺燕燕环绕身侧,可是这样的奢侈生活终将走向尽头,贾府没落了,曹家也随着新帝登基逐渐衰亡。
02曹雪芹被抄家
其实,曹雪芹的结局还不如贾宝玉,贾宝玉好歹出家为僧,而且在书中,贾宝玉原是绛珠仙草,最后是要得道升天的,可是曹雪芹只是肉眼凡胎,贾宝玉的结局或许是曹雪芹梦寐以求的。
说到曹家没落,还要从康熙皇帝说起,在康熙皇帝执政期间,曹家备受器重,所以曹家人在朝廷中很有发言权,为了体现出对曹家的重视,康熙皇帝直接把江宁织造交给曹家人管理。
这是很多人奋斗一辈子都爬不上的位置,被康熙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决定了,很多人嫉妒曹家,但是又不敢多说,只能在曹家人面前点头哈腰,仰仗着曹家的阵势。
曹家人掌握了朝廷的经济命脉,自己也富得流油,在掌管江宁织造几年后,曹家的门楣越来越奢华,说它像是第二个宫殿也丝毫不夸张。
曹家祖上原本出身贫寒,但在享受过奢侈生活后,他们便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习惯。家里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每天都过着皇帝般的生活,其实从《红楼梦》中也能看出几分。《红楼梦》中描绘了很多姑娘们的穿着和吃食,最经典的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的茄鲞等,无一不是曹府的真实写照。
看到这里就已经知道贾府的生活有多豪华,更别提富极一时的曹府了。但是这样的奢侈生活并不是什么好现象,人只会变得越来越贪婪,所以在曹府生意出了问题时,他们选择了铤而走险。
挪用公款听起来就已经很骇人,如果做就更令人提心吊胆,但是曹府的人做起来却非常熟练,他们没有把挪用的钱收入自己的账上,而是直接花了出去。
这样一来,就没有证据证明钱是他们拿走的,可是天下没有不偷风的墙,他们的所作所为康熙皇帝一清二楚,但是碍于曾经的请分,康熙并没有处置他们,就任由他们胡来。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康熙,在他退位后儿子即位。雍正早就知道曹家的行为,这下政权掌握在他的手上,雍正正好拿曹家开刀,给众位大臣一个下马威。于是雍正就以曹家挪用国库资产,欺君犯上等多种罪名,下令抓捕曹家人,并将曹家抄家,将所得资产全部上缴国库,以填补这么多年来造成的亏空。
可是当官兵到了曹家开始行动时,他们却发现了不对劲,曹府虽然看起来气派,雕梁画栋,但是实质上的值钱物件并没有几件。
曹府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有钱,反倒是一个花架子,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曹府知道改朝换代后,没了康熙的庇佑他们要小心行事,为了不被查到头上,已经尽全力填补之前欠下的债。
但是那么庞大的数额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凑齐的,即使他们变卖了家里值钱的物件,也与预期相差甚远,再加上平日里他们开销极大,想要改变生活作风也不那么容易,所以手里一直都没有什么余钱。
众士兵在曹家搜集了半天,只拿到了六万两白银,这个数字令雍正大吃一惊,心凉了半截,但是既然查了就要一查到底。而曹雪芹也被卷进了这场旋涡,自此流落民间,过着与乞丐没差别的日子。
03结语
物极必反,曹家过分的享乐,必然会有此劫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曹雪芹也想通过一个家族的演遍历史来告诫众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