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刘濞是一个名声特别响亮的人物。跟着小编一起探寻。
刘濞是刘邦的哥哥刘仲的儿子。刘仲原先被刘邦封为代王。代地靠近边关,由于匈奴入侵,刘仲大为害怕,逃回洛阳。刘邦气得把他降为合阳侯。或许是顾念兄弟之请,后来,刘邦的另外一个哥哥刘贾去世,由于没有后代,因此刘邦就让刘仲的儿子刘濞去当吴王。
但是很快,刘邦就后悔了。因为刘濞打仗非常彪悍,刘邦担心自己死后,这个彪悍的刘濞会对江山的稳固不利。但既然分封出去了,就不好再收回来。于是,刘邦就拿话试探刘濞。他说,刘濞你脸上有造反之相,以后你可不能造反啊!刘濞赶紧回答说,不会。
然而,刘邦可能没想到,这话反而给了刘濞极大的心理暗示,刘濞觉得,“命里有时总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既然脸上有造反之相,就一定会造反。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准备造反了。
后来又有一件事,坚定了刘濞造反的决心。刘濞的儿子刘贤去京城,陪太子刘启喝酒下棋的时候,由于刘贤作风彪悍,语言很不恭敬。这让刘启很生气,因为争执一步棋,刘启气得一棋盘砸在刘贤的头上,竟然把刘贤给砸死了。
汉文帝过意不去,派人把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但刘濞竟然又把刘贤的遗体送回了长安。还说,既然死在长安,就应该在长安埋葬。
汉文帝也没有办法,只能在长安埋了刘贤。从此以后,刘濞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由于吴国出产铜和盐,这使得刘濞不但可以因此制造出很多锋利的武器,而且还卖了不少钱,囤积了不少粮草。再加上当地商业发达,收益很好,根本不需要老百姓的缴税,因此老百姓对刘濞都非常支持。
尽管刘濞有谋反的嫌疑,但汉文帝一来比较仁慈,二来又觉得有愧于他,因此也没有处理他,这使得他的胆子越来越大。
汉景帝上台后,可就不答应了,在晁错的建议下,他开始削藩。刘濞趁机造反,先后纠集了七个国家,一起反抗朝廷。
七个国家一起造反,差不多是半个汉朝在造反。可以说,刘濞的声威是相当浩大的。这种浩大的声威,使得汉景帝心里都有点没底了,他甚至不惜杀掉给他提建议削藩的晁错。这种做法,多多少少有点讨好刘濞等七国的味道。
刘濞的声威如此浩大,但是他最终却造反失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战术选择出现了错误。
他的对手汉景帝是一把打仗的好手,他让梁王刘武顶住刘濞的攻击,然后绕到刘濞的后方,截断刘濞粮道。这使得刘濞不能前也不能后,最终受困失败。
但是,刘濞其实是用不着坐以待毙,而是有很多战术选择的。曾有两个将领,先后给刘濞提建议,希望采用分兵阻击的办法,来对付周亚夫。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建议。但是刘濞不采纳。
不采纳的原因,是因为刘濞担心那些分兵的手下反叛他。毕竟他正在造反,所以他担心手下有样学样。由于整支军队捆在一处,最终刘濞坐失良机。
造反者害怕手下造反,而不敢放手一搏因此失败,这也就是造反者的悲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