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出家人不近酒SE、不食荤腥。但是明朝末年,张献忠曾经B迫一个和尚吃肉,那么这个和尚照做了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要想知晓故事的原委,首先便要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做一个简要的了解。该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即崇祯皇帝在位期间。那时朝堂内部政治腐败、间佞宦官把持朝政,朝廷外部灾荒不断、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对此,当朝统治者已是无力回天,民众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民间诞生了大量的农民起义军,众人皆对朝廷感到失望,妄图揭竿起义、取而代之。
而此次故事的主人公张献忠,便是这众多起义军中的一员。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偏远困苦的山村之中,年少之时也曾去村设的学堂求学,因此,他虽是农民出身却并不是胸无点墨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选择弃文从武,后来还曾在延安府担任捕快。由此可见,张献忠此人的确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随后由于陕西省旱灾严重,连续三年农田颗粒无收,于是平民百姓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纷纷踊跃报名加入了途经此地、已经颇具规模的以王自用为首的起义军队伍。而智勇双全的张献忠也正是在此时逐渐开始崭露头脚,他殚经竭虑的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得王自用所领导的起义军在当时成为了一支名震一时、无人敢惹的强劲队伍。
此后,张献忠便跟随王自用转战各省,吸纳流民、参与战斗,兢兢业业、屡立战功,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运动起到了先进的示范作用,并且也为大西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他们更是趁热打铁、挥师南下,兵临皇觉寺,掘出明朝皇室的祖坟,将各种陪葬的宝物抢夺烧毁,B得崇祯皇帝只能身着丧服跪在太庙前嚎啕大哭。
此后,崇祯皇帝便彻底沦为笑柄,大明政权也名存实亡。而张献忠则乘胜追击,最终于1644年即顺治元年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张献忠在成都境内称帝后,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在政治上,他选择采用三省六部制,并大力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变革,借此招揽能人志士。而后又将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劳苦功高的四位养子封王拜相,借此笼络人心。
在军事方面他则基本承袭了前朝的旧制,但又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五军都督府。在都督府之下又设立了一百二十个军营,将军营划分给不同的人进行监管,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了军权的过度集中。
但这一系列明目张胆的行为也让周边的其他明军将领将其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各方势力集结起来,意图推翻根基尚浅的大西政权。
以成都为中心,辐色四川其他地区,将近六位明军将领率领部下开启了对张献忠以及大西政权的讨伐之路。经过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大肆屠杀大西的农民起义军,甚至连无辜百姓都不放过,也因此引起了张献忠的机烈反抗。但事实证明,张献忠此人确实是有几分能耐的,他先是采用了游说和内部瓦解的政策,而后趁机将他们逐一击破,彻底镇压了这股反动势力。
由此可见,大西政权的统治者张献忠貌似是一位爱民如子之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一切还要从他刚刚攻陷成都之时做过的那件十分荒唐的事请说起。那时,初到成都的张献忠便被驻守在此地的明军将领以及平民百姓当做乱臣贼子,一时间群请机奋、到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地步。因此,他便放弃了怀柔政策,开始集中火力、强行攻占。
而后便有了史书中记载的屠城事件,整个过程总共延续了三天三夜,成都城内血流成河,满目疮痍,除了寺庙中的出家之人,几乎没有幸存者。但张献忠却并不想如此轻易的放过这些修行之人,于是他便想到了一个非常音险的办法,那便是B迫这些出家之人破戒,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我便立刻下令停止屠城。”
而这些天生悲悯的僧人也并未做过多的挣扎,果真如他所愿,对着桌上的酒肉狼吞虎咽了起来。这可就让张献忠惊掉了下巴,他从未想过这些向来自视甚高的出家之人能如此简单的就屈服于自己。于是,他便抓来其中管事的僧人,询问他为何同意破戒。僧人擦了擦嘴角,挺直了腰杆回答道:“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自此,这句仅有十个字的名言便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