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事件 >
古人在被判灭九族之时 家中的亲属为什么不选择逃跑
更新时间:2022-05-30 17:01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灭九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人被判灭九族时,家中亲属为何不逃跑?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的桥段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不论臣民,在惹得皇帝生气的时候,皇帝动不动就会说出“株连九族”之类的话,但是其实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诛九族的事件是非常少的。

  可是有一点很让人感到疑或,那就是在古人被判灭九族之时,家里的亲属为什么都不逃跑呢?这着实让人不解,仔细想来,原来选择逃跑的人才是最蠢的。

  浅论“九族”

  其实在以前封建专制独裁的统治中,像“忌讳”“株连九族”等刑罚都是时代的特有产物。

  而“株连九族”这种残酷的刑罚制度,也被称之为“族刑”,是由秦始皇提出的,但是一开始制定的刑罚只是“夷三族”,而不是“夷九族”。

  也就是说一人犯罪,“三族”都要跟着处罚,这主要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在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夷五族”再到“夷九族”。

image.png

  历代以来,“族刑”都是用来惩治重罪,一般不会轻易下达“族刑”的命令,一旦实施,也是因为牵连甚广,为了斩草除根,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来威慑其他心思不正之人。

  其实常说的“九族”主要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是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以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以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

  同时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因为我国自古而来的文化之中就有“九”是最高的数的意思,“九族”也有人认为是指所有和犯罪者有亲缘关系的宗支族系,而不仅仅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为何不逃

  一个家族同样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可以说九族以内基本上是全都包括了,如果九族被施行连坐之罪,那这个家族也就等同于消失了,并且再也没有出翻身的机会了,可是明知如此严重的后果,在得知要被株连九族的时候,其他在九族内的亲属为什么没有选择逃跑呢?

  其实这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同时他们也逃不掉。

image.png

  听到所谓的“株连九族”,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全部要被砍头,处以死刑,可是事实其实并非如此。

  在以前的律法之中是只有犯下了“谋反大逆”的人需要连坐,并且十六岁以上的父、子、孙都要一并处以死刑,其他人都能留下新命。

  而在明清律法中,这个需要处以死刑的范围扩大到了父、子、孙、兄弟及伯叔,除此之外,其他的旁系家属其实都不会被处死,一般他们将要面临的是流放,或者是卖给功臣为奴,面对一般的老弱妇孺,往往都会法外施恩的。

  虽然活下来的人日子也并不好过,要为奴为仆,但是好歹还有一线生机,可是一旦有人选择了逃跑,那就是罪加一等,无论成不成功,都会连累自己的亲人,本来不在死刑范围内,也会因为他们的逃跑而丢掉新命。

  更何况古代交通并不发达,消息十分堵塞,又哪里会有逃跑的时机呢?

  在古代掌权者下达了“株连九族”的命令之后,官兵随即就会去捉拿相关的人员,完全不会有反应的时间给你去计划逃跑。

  就算当时侥幸逃TUO了,逃亡的一路上,既要逃TUO官兵的层层追查,还要提防别人的告密。

image.png

  各种通缉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钱财,自会有人提供线索,而且就算运气好,都躲了过去,没有被官兵抓到,可是整日东躲西藏总有暴露的一天,更何况古代的户籍制度也没那么简单。

  其实以前的户籍制度都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到了秦代才初具规模,后来经过三国至南北朝的整顿,再到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和周密。

  从商代的“登人”再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朝的“保甲制”,这无一不在说明户籍制度的缜密。

  在建立了完备的户籍制度后,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一家犯错,邻居同罪”的措施,由于邻里之间相互监督,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收留逃犯的可能。

  毕竟这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甚至在附近出现了生面孔还要向当地官府报备,如果是逃犯,提供线索能得一笔赏钱,如果看到了没有报备,事后还可能会被追责,而且出入城门除了要有通行证之外,还要面临层层排查,即使侥幸跑出城,在野外也是难以生存的。

  除此之外,如果只是一个人逃TUO,面对亲属都已经不在人世的请况下,能有多大的勇气面对一个人的逃亡之路呢?或许也早就已经“哀莫大于心死”,没了生存下去的衣望了。

  对于“株连九族”这种残酷的刑罚,总是令人闻风丧胆,虽然人总是有求生的一面,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或许想过逃跑,但是为了还能幸存的亲人,在没有退路的请况下,也是不得不坦然赴死。

image.png

  惨诛“十族”

  面对株连九族,人本能反应肯定是害怕惊慌的,可是却有这么一个人,不走寻常路,在皇帝说要诛他九族的时候,一般人都是想着怎么保命逃跑,他却说诛十族也不怕,却没想到最终一语成箴,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诛十族”的案子。

  而这个面对株连九族毫无惧SE的人就是方孝孺,他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会落得个被诛十族的下场呢?原来,这是因为他是建文帝的亲信重臣,却多次拒绝给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起草即帝位的诏书而被杀害。

  原本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去世后,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在朱元璋离世之后,朱允炆上位称为建文帝,而此时的方孝孺正是国内有名的儒学大师,同时也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

  可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的仁柔寡断,导致众多亲王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尤其是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而他也早就有了夺位之心。

  在“靖难之役”之后,朱棣攻入了京师,将前朝臣子50多人张榜于朝堂,说他们都是间佞,大加杀害,牵连全族,而明初学界大儒方孝孺就是其中最惨的一个。

  在朱棣刚进入京师时,因为了解方孝孺是朱允炆的亲信,就被直接将他逮捕入狱了,后来朱棣整肃完朝堂,准备登基为帝的时候,需要文士为他起草即位诏书,因为满朝大臣都举荐方孝孺,朱棣不得不将他开释出狱,让他上殿受命草诏。

  可是没有想到,出狱之后的方孝孺却身穿孝服,一进大殿就高呼成王,也就是朱允炆的名称,悲痛大哭,朱棣见状,急忙解释道:“我是来学习周公辅佐成王的。”

  方孝孺立即反问:”如今成王何在?”

image.png

  在朱棣却说朱允炆已经自焚而亡,方孝孺又开始了一连串的问题,质问他成王死后,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为王,却被朱棣以国家需要年长的君王为由搪塞了过去,可是方孝孺并没有放过他,又问他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弟为王。

  朱棣见方孝孺问得太多,显然还是没有认清眼前的局势,就从宝座上站了起来,走下来说:“这是朕的家事,先生就别管那么多了。”

  同时,他命令左右备好纸笔,交给方孝孺,让他当场草诏,朱棣还说:“草诏之事,非先生莫属,”可是面对朱棣的低声下气,方孝孺却并不买账,居然当着朱棣的面,将笔丢在地上,边哭边骂:“死就死吧,这诏书绝不可草!”

  见此请景,朱棣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朕偏不让你马上死,你自身不怕死,难道就不怕诛九族!”

  方孝孺立即昂首挺胸,转哭为笑,:“即使诛灭十族,你也对我奈何不得!”

  朱棣一听,又是恼羞成怒,竟不顾大臣们说的“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的劝告,再次将他关进了大牢里面。

  随后就下令,派人四处抓捕方孝孺的亲族,每抓一人,还要带进狱中当着方孝孺的面进行处决,以示警告威胁之意,后来方孝孺九族被诛灭,他本人也被处以车裂之刑,死时年仅45岁。

  在那之后,朱棣还不解心中恨意,竟然还将方孝孺的朋友与门生也归于一族,全部杀掉,果真诛灭了“十族”,一共杀了八百多人。

  为何要株连九族呢?

  一人犯错一人担,为什么一定要株连九族呢?其实除非是犯了特别重大的罪,为了避免别人再犯而加重的刑罚,从而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和当时的古代背景有关。

  在旧时代,除了有很多世袭制的官位之外,还有就是存在一人升官或者得宠之后,整个家族都会跟着沾光的现象,他们家里的亲戚会被安排在各种小官吏的位置上,导致姻亲关系错综复杂,就如同我们常说的

  “一人得道,机犬升天。”

image.png

  而这个现象在古代时期是十分普遍的,由于各种裙带关系,一人当官往往全家人都能获得收益,这也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代表了,并且这也是皇帝以及高官所默许的。

  除非是安排进去的人做出了不好的事请被揭发出来,除此之外,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这也算是考取功名后的一种别样的恩宠。

  可是这一番草作下来,就逐渐形成了以家族为团体的势力,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如果有人存在谋逆,弑君等大不敬的死罪的时候,只处置掉当事人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家族势力一直存在的话,将会留下很大的隐患。

  就像是自己的身边随时放着一个定时炸弹,这如何能够淡然处之,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威胁。

  而在得知要被株连九族的家中,其他族人不仅面对着皇权至上的社会,还长期处在帝王的统治下,当得知皇帝有想要把他们一网打尽的心思时,又如何会想反抗,毕竟自古就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他们又如何敢不顾后果的奋起反抗呢?也就只能面对现实了。

  更何况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如何能逃TUO那天罗地网般的追捕,好好生存下去呢?

  如果真的选择逃跑,也不过是在做无用功,不仅会发现根本逃不掉,还会罪加一等,面临的责罚也将会更加严重,还会连累到自己其他的亲人,那这也算是得不偿失了,所以说在当时的背景下,选择逃跑,那可能真的是很蠢的一个决定了。

image.png

  文献来源:

  《“株连九族”中的九族 》---《生态文化》 2012年第10期

  《诛“九族”还是诛“十族”?》--《咬文嚼字》作者:杨长军 2011年第10期

  《忌讳、文字狱、株连九族 》--《兰州学刊》作者:贾廷芳 1980年第3期

  《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作者:黄宗羲

  

  • 上一篇:不被司马迁承认的两个帝王分别是谁?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古人,被判,九族,之时,中的,亲属,为什么,选择,逃跑,今天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他的身世是怎样的?
  •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有哪些版本?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