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事件 >
南宋的粮食市场流通安全后,带来了哪些便利?
更新时间:2022-05-22 11:03

  南宋,宋朝的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南宋建立,偏安东隅,大量人口南迁,整个东南地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南宋面临的战争威胁更加突出,军队大量布局在边境接触地带,此时军粮的有效调运对保持军队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粮食充足的供给对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南宋粮食商品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南宋的粮食市场不断发展与壮大,粮食的市场流通安全越发重要,粮食的短途与远距离流通慢慢发展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保证粮食的流通顺畅、提高运输能力、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平抑物价等等,从而保证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的稳定。

  南宋虽然历经乱和饥荒,但是大部分时间南宋粮食安全是得到保证的,大部分人民是可以取得粮食的。这是因为南宋没有因粮荒出现大的动荡,同时也没有因为粮食的短缺而导致南宋因生产力不足、社会生活资料不足而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记载,另一方面南宋的灭亡与粮食不足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外敌的入侵。

  一、保障军需

  南宋以“御前诸军”为核心的军事体系中,负责提供军需粮食者,则为总领所,总领所的粮食来源有籴买、地方官府供应、中央户部补充。军队粮食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保证粮食流通的安全,从而如期按质按量完成收购、转输,从而到达驻军地。

  能够把如此大量的粮食军需转输到驻地供应军队,保证粮食流通的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南宋末期,连年用兵,粮食不能及时供应,这时候转般仓、大军仓的储备粮食被及时发往到军队,稳定军心。

image.png

  二、平抑粮价波动

  粮食价格是影响粮食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流通效率集中体现在供求和价格的关系上,而粮食的价格变动,不同季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差异甚大。粮食价格的季节新波动又称粮食季节新价差,指同一种粮食在同一市场上而在不同季节产生的价差。

  在农家刚收成时,农民为偿债或纳税,竞相将米谷出售,于是米价下跌;及至农家自己收成的粮食食用已尽,必须向市场购买,于是米价上涨。减少粮食季节差价波动,粮食流通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政府在农民收成好的时候,通过“和籴”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在粮食收成少,粮食价格高涨的时候,通过开仓赈粜,稳定粮价。绍兴十二年五月,衢州的米价上涨,百姓饥荒,政府令“将义仓米置场出粜一万硕”。

  绍兴十三年,户部言:“西州军米贵,逐处义仓米见在数多,衣令各处取拨一万五千硕,量减少市价,委官出粜,务要惠及细民。”造成粮价差异,地区间的粮食不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种地区间粮食不均的问题主要办法是促进粮食的流通。

  南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给予粮商优惠政策、反对地区间“遏籴”,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等,从而保证粮食能够顺畅通达,有时候会通过“招商有谷”的方式吸引粮食流通进来。

  例如朱熹提出:“谓宜多方招致,稍增市价,官为收籴,以劝来者。”南宋各地的粮价差别是存在的。从整体上来看,除了江浙和两广外,各地粮食价格在不同年份相差不大。而且每一路内或者相邻路内,例如江南东西路、广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等,粮食的差价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过于大的波动。这也很好证明了,粮食流通在中小区域内流动是常有的,而且也是安全的。

image.png

  至于两浙路价格波动大,这与这与宋室南渡、北人迁入有关,巨大的粮食消费需求,造成市场供不应,但两浙路的粮食还是得到充足供应,粮食流通安全得到很大保证,主要是福建路、广南路的粮食能够顺利按时调运到两浙路。

  三、化解粮食区域供需矛盾

  在南宋,随着对外地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它不仅是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扩大和改善,更重要的是需求和流通等市场要素的改善和扩大。这为粮食的流通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目标便是为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取得需要的粮食。但是粮食的生产统一于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过程中,受到自然与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粮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供给与需要矛盾很大,这种矛盾能够通过粮食储备与流通来平衡。

  通过粮食储备可以打破因时间上粮食的歉收所带来的供需不平衡,通过流通可以在空间上调剂地区之间的粮食不平衡,从而达到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目的。

  以福建路为例,福建路在南宋时期人地矛盾就非常突出,经常新缺粮,很多人不得不靠海为生,甚至出现为防止人口过多带来贫穷选择溺婴。为解決粮食不足的问题首重在促进粮食的流通,福建路与相邻地区以及境内的食米流通逐成为关键。

  福建与西邻的江南西路,由于武夷山的阻隔,交通并不方便,而与两浙及广南东路交往较为密切。广南东路人口较少,开垦土地较多,虽然技术落后,但产量足够人民需求,剩余粮食较多,便经常新输出粮食到福建路。从诸多史料可以发现,福建地区调运进来的米粮大多从这两个地区搬运而来。

image.png

  四、仓储与社会稳定

  以往对中国古代粮食仓储的分析基本上把它看作是一个经济问题,讨论了仓储与“民粮食用”的关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仓储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仓储的运作本质上是一种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控制的形式。”

  社会控制过程是通过社会力量在仓储中的运作使人们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社会或者社会群体为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手段。以社仓的设立为例。

  社仓的创立是在魏掞之、朱熹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第一座社仓的设置地点是在福建建宁地区。魏掞之发现了建炎年间以来发生的多次民众烧乱事件,原因都是因为粮食不足,从而民众因而聚集来暴动,造成社会不稳定。为了防止民众发展成为盗贼,保持社会稳定,因此向提举常平司请求粮食贷给民众。

  魏掞之设置社仓的动机在于防止民乱,在他认为,福建建宁乃至全国各地区不安的根源乃是粮食问题。受到魏掞之想法的影响,朱熹正式在建宁崇安县五夫创立社仓。

  乾道三年,福建崇安县发生了水灾,朱熹带领当地官员、绅士到当地,赈济和贷粮给乡民。这次的赈济与贷粮使得“民众便不会因为无饥荒和暴乱导致死亡”,而且“浦城之盗”也很快得到了平息,可谓是相当成功的。

  崇安发生的灾荒之所以引起民众大慌乱,生存的危机是根源,民众没有粮食可以食用,同时民众存在“虽乐岁,不免出多倍称的利息贷粮食于豪右”的贫富差距过大、粮食不均的问题,以及官府的常规粮食仓储的粮食经常无法顺利发放到民众手中,都加深了民众与官府之间的矛盾,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社会的安定平稳的秩序。

image.png

  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每个地方的粮食仓储系统可以为解决当地粮食不足问题的重要方法,但常平、义仓的地点多半设置在城市,远离城市的民众,则因为饥荒和粮食的短缺而导致死亡或者流离失所。

  “同时负责仓储运营管理的官员‘避事畏法’,不愿意按时贷放粮食,从而导致很多粮食因为存放时间过久,‘粮食腐败或者化为泥土而不可食用’”。因此社仓的设立能够很好地解决了粮食不足引发的社会不安、民众暴乱等问题。

  结语

  南宋一百五十三年,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宋史·食货志序》在总结南宋经济时指出:“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卷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然百五十年之间,公私粗给而已。”南宋拥有东南富饶之地,但只能够“公私粗给而已”,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机构与军队机器的支出。

  南宋在北宋的历史基础上,占据优良的地理、自然条件,相对北宋来说,南宋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军队规模更加大、战争威胁更大,但能够做到“公私粗给”,这使得南宋政府能够延续统治、保持社会稳定。

image.png

  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存在,历史是发展着、进步着的,南宋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这是在封建社会是巨大的进步了,这也是南宋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财政收入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表现,古代的粮食安全就是保证粮食满足需要。

  尤其在南宋,粮食市场发展更加快、人地矛盾突出、地区发展不平衡,要做到粮食满足需要,就要做到粮食流通的安全,粮食流通安全了,才能做到“公私粗给”。

  

关键词:南宋,粮食,市场,流通,安全,带来,哪些,便利,南宋,宋朝,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他的身世是怎样的?
  •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有哪些版本?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