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学子当中,前三甲又被称之为状元、榜眼、探花,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科举制度较之今日,已经废除了有100多年了,而在古代,科举制度对于古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寒门学子想要一晚之间飞上枝头,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去完成伦生的逆转,这也是为何我们会看到范进中举后,一度陷入疯癫状态。
因为古代考取功名是很难的,就算是简简单单的童试,也有一大部分的人考到终老都没有通过。而只要考过了,每一个阶层都会有一定的工作安排,这一点跟我们如今的公务员有点像,也就是说,只要过了,饭碗还是会有的。
提及科举制度,就不得不提及殿试,能够参加殿试的人,一般是佼佼者,而在殿试中优胜的前三甲,分别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状元为王中之王,自然是受万人瞩目,但是在古代,中了探花的人,其受关注度会更高,甚至中了探花的人,比中了状元还要兴奋,这究竟是为何?
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最早在隋朝建立,在唐朝开始兴起,并在宋朝逐渐得到完善。而探花,最早在唐朝出现,在当时,探花只是指一种戏称,跟殿试第三名毫无关系。
唐代在当时还有一个规定,凡是进士及第后,都会在杏花园举办一个隆重的盛典,俗称探花宴。选取同榜进士中最为年轻最为英俊的两个人作为探花使,在杏花园摘花,赋诗,以迎接状元的到来,不过杏花园也只是在唐朝出现,在宋朝的历史记载上,提及者甚少,兴许是杏花园已经没有了。
而在宋朝,科举制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完善,其考取的科目也有所增加,且首次对名次做了确定,此时探花作为科举第三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兴许是受唐朝所影响,中“探花”者,往往会颜值略高一筹,也就是说,中了探花的人,往往是才貌双全,因而也更受人们关注。
在往届历史中,由于中探花之人相貌都较为突出,民间便开始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中探花者,媒婆踏破门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古代,考取功名不仅需要才能,也需要颜值的,毕竟跟一个赏心悦目的人共事,这会让人感到舒服。
而有颜值之人,往往也会受到重用,比如较为人熟悉的探花和珅,生得一副好相貌,深得皇帝欢喜,立马就被重用了。
不过,还是要告诫各位,并不是有颜值,就可以中探花了,人家的确是靠自己的本事考取的功名,古人也绝对没有可能因为你长的好看,而让你去当个官。给皇帝选妃子都需要才貌学识样样经通的。
较之我们现如今,很多人凭借外貌而坐享其成,也有很多人以貌取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靠脸吃饭终究吃不了好果,只有踏踏实实地努力,才能成就自己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