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马谡,字幼常,祖籍襄阳宜城,生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马氏兄弟共五人,都很有名气,当时号称“马氏五常”。
马谡排行老幺。
马谡最初任职荆州从事,后追随刘备来到蜀地,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guī四川凉山]太守等官职。
马谡很有才华,器量超人,善于军事谋略,颇得丞相诸葛亮赏识。
但是,蜀汉先主刘备却发现了马谡的弱点。
他在临终之前,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意思是马谡说话浮夸成分大于事实,不能委托他做大事。
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刘备死后,以马谡为参军,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军事谋略,有时候一聊起来,从白天能聊到黑夜。建兴三年(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讨伐叛将雍闿,马谡为诸葛亮出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采取心理战术。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斩杀了雍闿,赦免了孟获,使得南方部众心悦诚服,不敢轻易反叛朝廷。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魏国,命赵云、邓芝占据箕谷(今属陕西汉中北部)M或魏军,自己亲率十万蜀军突袭据守在祁山的魏军。
当时,多数人建议以老将魏延、吴壹等为先锋。
诸葛亮却没有听从众人的建议,一意孤行,以马谡为先锋,率众领军前行。
魏明帝曹睿派大将张郃在街亭(甘肃秦安东北)阻击马谡。
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去做,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远离了水源地,马谡的部将王平多次劝谏他不可如此,马谡就是不听。魏将张郃切断了蜀军取水的道路,大举进攻蜀军,马谡大败,所部四散而逃。
诸葛亮的部队找不到落脚之处,只好攻取西县百余家撤回汉中。
关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竟然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向朗传”记载:马谡畏罪逃跑,向朗知请不举,诸葛亮非常气愤,将他们免除官职。
又民间传说,马谡潜逃后,改名为宁随,诸葛亮病重期间,他隐藏身份,依旧效力于蜀汉。
《三国志》“马良传”则给出另一种说法:马谡被关进监狱,不久死在狱中,时年仅三十九岁,诸葛亮为此痛哭流涕。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回到汉中,斩杀马谡以谢众将士。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同一个人,陈寿为何说出了三种结局?
个中原因,不得而知,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