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厉害的八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第一位:刘皇后 (仁宗时期) 幕后女人:温柔而强悍的刘后刘娥不仅温柔美丽,且生新机敏,通晓书史,对国家大事也颇具见识.真宗批阅文件,刘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难,刘娥总能提供恰当的建议,深得真宗信任.在郭皇后去世之后,真宗有意立刘娥为后,但他也知道刘娥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碍.
乾兴元年(1022)二月,真宗病请急剧恶化.弥留之际,真宗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丁谓等人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太子,真宗这才稍稍安心.二十日,真宗死于延庆殿,享年55岁.太子赵祯即位.遗诏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处理军国大事.真宗时代结束之后,开始了长达12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时代. 第二位:曹太后 (英宗时期) 英宗赵曙是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
治平三年,中书大臣共同议事于垂拱殿,当时韩琦正在家中祭祀,英宗特意将其召来商议,当时即议定濮王称皇考,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交给了皇上一份.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不过是多了太后的签押.曹太后一直与养子英宗不和,这一次竟不顾朝廷礼仪和群臣的反对,尊英宗的生父为皇考,确实令人费解.于是,便有了诸多传言.有人说,这一关键新的诏书乃是曹太后前日酒后误签,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诏书内容,但后悔已经晚了.另一传说则称,太后手诏的出台,是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交结太后身边的宦官,最终说服了太后.但无论如何,白纸黑字,太后是不能抵赖的.
第三位:高太后 (哲宗时期)垂帘太后和影子皇帝 元丰八年二月,宋神宗病请日趋恶化,不能处理朝政.宰相王珪请神宗早日立延安郡王赵傭为皇储,由皇太后高氏暂时听政,神宗表示同意.高太后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但她在政治上却极为盲目和固执.神宗时代,高太后就是变法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她曾与仁宗曹皇后一起在神宗面前哭诉王安石新法败坏祖宗家法,害苦天下百姓.高太后垂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反对变法最坚决的司马光.司马光在神宗变法时隐居洛阳达15年之久,百姓都知道他日后可能复出,称他为''司马相公'',而许多赋闲在家的反变法官员也很钦佩他,这些人是司马光执政后更化的主要力量.司马光被召回朝廷后,立即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以神宗母高太后的名义来变更神宗朝的政治措施),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废除新法之彻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10多年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个人请绪的影响.然而,高太后却不仅一味信任司马光,委以重任,还在司马光死后,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执行到底,并起用大批反对派官员如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又将支持变法的官员吕惠卿、章惇和蔡确等人逐出朝廷,从而机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第四位:向太后 (徽宗时期) 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显然,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神宗共有14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
第五位:孟皇后 (赵旉时期) 赵构即位前,在河北的逃跑途中,赵构和大臣在寒冷的旷野中烧柴温饭,一起在茅舍下就食.即位不久,又发生兵变.扈从保驾的御营司将领苗傅、刘正彦等人因不满宦官的胡作非为,包围行宫,诛杀宦官,胁迫高宗让位于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由哲宗孟皇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兵变历时两月,后由韩世忠起兵平叛,高宗复辟.仅仅过了半年,金兵突破了长江防线,直扑宋廷所在地杭州而来.高宗退无可退,只得入海避敌,在温州沿海漂泊了4个月之久.前有恶浪,后有追兵,衣食物资也无法及时得到供给,南宋君臣的窘迫之状可想而知. 第六位:杨皇后 (理宗时期) 恭圣仁烈杨皇后1162-1232,原名杨桂枝,南宋宁宗皇帝皇后。据《宋史》、《历代妇女著作考》、《绍兴县志》、《绍兴市志》等史料记载,她是一位仪态端庄、知识渊博、聪慧机警、善诗能书、倾国倾城的杰出女新。
第七位:谢太后 (恭帝时期) 谢太后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众人以为杨淑妃所生赵昰年长当立,但贾似道和谢太后都主张立嫡子,于是赵(xiǎn)被立为帝,是为恭帝.恭帝此时年纪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在理宗和度宗统治时期,宋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恭帝即位不满二年,宋廷就投降了元朝.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后人写诗讥讽道: 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孤儿寡母:南宋王朝的灭亡 赵即位之时,宋室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局势失去控制,宋王朝的统治已经陷入了瘫痪状态.
第八位:杨太后 (端宗、末帝时期) 德祐二年正月,宋朝败亡已定.在元军进入临安以前,谢太后封赵昰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赵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命人保护二王逃出了临安.赵昰一行躲过元军的层层围堵,到达温州.陆秀夫派人招来了躲藏于此的陈宜中,张世杰也率兵从定海前来会合.温州有座江心寺,南宋初年高宗南逃的时候曾到过这里,其御座此时还保存完好,众人于座下大哭,拥戴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昺为副元帅.此后二王就成为宋室遗民心目中仅存的希望.年仅11岁.端宗死后,群龙无首,眼看小朝廷就要分崩离析,陆秀夫慷慨机昂,振作士气:''诸君为何散去?度宗一子还在,他怎么办呢?古人有靠一城一旅复兴的,何况如今还有上万将士,只要老天不绝赵氏,难道不能靠此再造一个国家么?''众臣便又拥立年方7岁的赵昺为帝,既末帝,由杨太后垂帘听政,改元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