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事件 >
苏辙的胆子有多大?敢批评皇帝,反对王安石变法
更新时间:2022-04-12 20:03

  历史上苏辙的胆子有多大?苏辙其实是个很虎的人,他敢批评皇帝,言辞还十分犀利,反对王安石变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批评皇帝宋仁宗

  那年苏辙22岁,正参加题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殿试。当时皇帝宋仁宗,已经五十二岁,执政三十余年。苏辙认为他懈于政事,于是在试卷中指出了他执政时候的四大缺点。

  “往者宝元、庆历之间,西夏作难……天下皆谓陛下忧惧小心如周文王……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苏辙试题

  第一点,皇帝懈政。您刚登基的时候,西夏作难,您为了国家昼不能坐、夜不能寐,天下人都说您如周文王一般小心谨慎。然而,当西夏退兵之后,您就弃置了忧惧之心。平常的时候懈政,不愿意深谋远虑;而有事请的时候,则太过于惊恐。“臣以为忧乐之节易矣”;

图片.png

  第二点,喜欢女SE。这几年,宫中的姬妾都快千人了,皇帝您声SE犬马,不顾政事;

  第三点,乱花钱。皇帝你太爱花钱,现在国内民生疾苦,而你赏赐起达官贵人毫无节制、予取予求,从来不问原因;

  第四点,朝中无人。因为你的懈怠和执政能力的欠缺,导致现在朝中大臣连愿意给你谏言的人都没有了。

  整篇文章读下来,就不仅仅像是提建议了,而是把宋仁宗抨击的一钱不值。要知道,宋仁宗可是为数不多的被评价为“仁君”的皇帝。

  就连写完了这篇文章后,苏辙自己也自嘲说,自己这次肯定考不上。

  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司马光说应该作为第三等录取(在宋朝,科举分为四等,一二等是虚设,实际上最高的是三等);而一个叫范镇的考官说:“这都把皇帝比喻成昏君了,应该直接打发回家。”

  这个难题交到仁宗手里的时候,仁宗说:

  “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宋史·苏辙传》

  我命名题目为“直言”,现在要是因为别人“直言”让人家落榜,天下人会怎么说我?

  后来,经过几个宰相的商量,苏辙被第四等录取。

  批评皇帝宋神宗

  在苏辙科举被录取后,并没有立马入朝为官,他主动要求在京城侍奉父亲。

  四年以后,他出任大名府(当时也被称为“北京”)推官。没当多久,父亲苏洵就去世了,于是他和哥哥苏轼回家守孝三年。

  等丁忧完,苏辙回到京城刚好赶上王安石变法。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宋神宗上书。

  皇帝看文章写的不错,就召见于延和殿。

  苏辙就开始说:“您这样改革变法根本不可能成功。你得先去赚钱。”

  神宗就奇怪了,你这不是抬杠吗?王安石王相公主持的变法,里面的青苗法不就是用来赚钱的吗?你干嘛说同样的事请是错的?

  接着苏辙辩解道,不是说青苗法不行,而是做事请要分清轻重缓急。一下子搞多条政策,却没有弄清楚先后顺序,这是十分糊涂的。应当把正确紧急的事请(赚钱)放到前头,后面的改革才能成功。要是把别的事请放到前头,你刚刚开始没多久,变法就被财政问题拖垮了。

图片.png

  王安石正好当时为了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就把苏辙拉了进来,担任高级参谋。

  反对王安石变法

  可是苏辙并未如其所愿,苏辙说:“青苗法本意是在救济百姓。但肯定有吏员趁机贪污营私,而钱到百姓手里,即便是良民也会乱花。这样下来,就有悖于变法的初衷了。”

  王安石听了也不知道如何反驳,按下不表:“你说的有道理,我再考虑考虑。”

  在青苗法还未正式颁布之前,后来有一个官员,在陕西私自施行“青苗法”,正合王安石心意。于是在秋天的时候,王安石派人去收取没收到的钱财。朝廷内外的人都觉得有所不妥,但也都不敢说。

  但苏辙站出来说,“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请,后来发现很多大不可行,被天下人所耻笑。现在你们的行为和此事,有何不同。”

  最后他又写了一篇文章叫《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全面地否认了新法。而且主动向王安石申请调任,于是,未来的十几年间,苏辙被一贬再贬。最后,在1084年,被贬到安徽绩溪县当县令。

  

  • 上一篇:传说苏辙的破家嫁女是真的吗?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苏辙,胆子,多大,批评,皇帝,反对,王安石变法,历史上,苏辙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他的身世是怎样的?
  •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有哪些版本?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