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明朝出现了很多喜欢怠政的奇葩皇帝,比如嘉靖和万历,居然出现了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请况,究其原因,一个是痴M于道家玄学,渴望长生不老;一个是同文官集团斗得心灰意冷。
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加表面的原因存在,那就是明朝的朝会制度太过于繁琐了,这无疑就助力皇帝们的怠政请况。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的朝会制度真的有那么繁琐吗?
在明代,朝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为大朝;二为朔望朝;三为常朝。所谓的大朝就是指在每年的正旦、冬至和万寿等重大节日所举办的朝会,在这么一个朝会中,文武百官都会上表祝贺,周边的藩属国也会派使者前来意思一下。
朔望朝就是在每月的初一或者十五,百官会进行公服行礼;
而所谓的常朝,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讲,就是最为常见的朝会,通常分为早朝和晚朝,但通常请况下,晚朝是废弃不用的,所以常朝也仅只早朝而已。
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对于朝会极为重视,也为此制定了大量繁琐的礼仪,其繁琐程度已达当时历史的最高峰。
以朱元璋为例,他本人经常机鸣而起、昧爽而朝,这也就要求百官需要在星月未散的时候,起身出发赶往皇城。
每天百官都要从紫禁城午门附近的左、右两掖门进入,文官走左边,武官走右边。依次进入皇城之后,需要先在金水桥南的旁边依品级序立,等到鸣鞭一响再依次过桥,来到御道的左右两侧相向立候,同样的文官需要立在左边,武官需要立在右边。
等到皇帝安稳入座后,再一次鸣鞭,分列左右的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走进御道后,便进行排班。
此时,文官需要朝北向西方向,武官需要朝北向东方向,行一拜三叩头之礼。
礼毕后,方才可以进入每日早朝最为关键的环节——奏事!
文武百官在奏事之前,需要先齐刷刷预咳一声,然后再从最末位开始,行至御前跪事,奏事完毕后再复位。
如果在奏事的过程中,有官员礼节不当,可以由御史、序班进行弹劾,如果没有的话,则可以一躬而退。
所有官员奏事完毕后,会再响一次鸣鞭,等到皇帝本人退出后,百官才可以依次退出,各回各的衙门,由此一次早朝方才结束。
综上,如此繁琐的朝会礼仪制度,其实对于百官和皇帝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这些礼仪太过于繁琐,空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百官觉得烦,皇帝本人也觉得烦,但毕竟是祖宗之法,又不好更改。
这种繁琐的形式无疑加重了明朝皇帝的怠政心理,使得他们个个都更加倾向于深居内宫,不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