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亦称高平陵事变或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以司马懿杀害了曹爽以及夺取大权而结束。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
公元192年,曹草初步占领兖州,此时的高柔担心曹草不会安心留守陈留,这里会是一个四战之地,决定投靠高干。适逢父亲死去,高柔便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前去应丧,三年后回到了北方。建安九年(204年),高干与高柔归降曹草,曹草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次年高干以并州叛曹,高柔虽然没有参与件事,曹草却想找个理由除掉他并任命他为刺间令史。
在职之后的高柔处法允当,不但处事得当,公平公正,而且每晚看文书到深夜,有时候抱着文书就睡着。曹草对他也大有改观辟他为丞相仓曹属。建安十八年(213年),曹草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当时有一个叫宋金的军人在合肥当了逃兵,有人建议当时杀掉他的母亲、妻儿和弟弟,高柔却认为如此重罚只会得其反让更多的士兵选择逃亡,曹草选择听取了他的建议。
延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因为私底下议论的人多,曹丕下令杀死议论者,赏赐告发者,这种规定让很多人受到了莫有的诬告,高柔于是上书建议联消这项法令,曹丕不没有听从反而下令要以诽谤之罪惩处诬告的人。高柔便在审查每一个告发案件中,都认真地查明虚实,轻的只判罚金。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想要诛杀鲍勋,杀他的理由只是因为他做了一件有很小过失的事请。高柔知道后坚决不从,曹丕干脆调离高柔,直接指令廷尉执行诏令,不顾群臣反对而处死鲍勋。
曹叡继位后,封高柔为延寿亭侯,他上书以儒家的六经为宗旨,尊崇轮理道德的教化,用以勉励学者,应该根据他们学业和品行的优劣,分别对待,不拘常规来安排官职。在去世之前的时,曹叡把曹芳托孤给了司马炎跟曹爽,之后曹爽就掌握了朝廷大权。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上奏请求免曹爽的大将军职务,郭太后诏令征召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的军营。曹爽被杀后,高柔晋封为万岁乡侯,也成了曹魏的掘墓人之一。
公元263年,高柔去世,享年九十岁,谥元侯,由其孙高浑世袭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