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明朝内阁首辅,曾权倾天下,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野史说他长相俊美,才华横溢,痴守麻脸妻子一生,不纳妾。少年时成名于人品,不屑与权倾天下的宦官刘瑾同朝为伍而退官十年。他写的“至公堂”方正遒劲,大气凛然,就连一向骄傲自大的乾隆帝也在亲自题写之后不甚满意,最终没有换下“至公堂”的牌匾。这样一位风光霁月,满怀正气之人怎么也联想不到他正是明朝官场上第一个公开买官、卖官的宰相。
他的一生一分为二,既是前半生那个心怀鸿鹄之志,满怀报国热请的正直青年,又是后半生那个权倾朝野,把持朝政二十余年,迫害了一位又一位清正廉明朝臣的明朝第一大间臣。他的现世报来的很快,曾经朱门显贵的严嵩,最后竟落下个饿死的下场。
一、高中进士不久隐退
严嵩出生于没落的官宦之家,高祖叫严孟衡,也曾经官至二品。到了父亲严淮这一代,俨然已家道中落。父亲也是少年怀志久考未中,因此他把未成的梦想给予在了严嵩身上。
希望他能进士登科,光耀门楣。经过父亲悉心的栽培与教导,严嵩也不负众望,十九岁中举。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严嵩二十五岁进士登科,为二甲第二名,授编修职位。他一生的宦海沉浮也开始了。
年轻时的严嵩好交友,为人品新高洁,谦卑有礼,因此在文人圈有着很好的名声,也流传着他博学多才的传说。25岁高中进士授官后不久,他便因为一场大病回家休养了。再加上母亲的去世让他开始了10年的隐居生活。
什么样的病让他甘心隐居田野10年?他自少时被父亲每天灌注的理想,能轻而易举的愿意赋闲10年在家?这是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自五岁被父亲开蒙启智,学习20载,只工作不到一年便称病隐退,更借助母亲去世守孝为由,彻底在家闲赋了下来。
25岁被授予的编修一职或许在他看来不甚满意,他满怀一腔报国心,希望做的应该是整顿吏治、改革朝政,以一己谏言建不休功绩的臣子,而不是做一个文史编修这样一个与朝政无缘的闲职。
宦官刘瑾当权,在朝堂肆意妄为,整个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清正廉明的官员无用武之地,这不是他想象中的朝堂。因此他带着被消磨掉的意志,满腔愤恨之心回到了家里。他隐居的十年恰逢宦官刘瑾当权的十年,这应该才是他赋闲真正的理由。
二、重回宦海
明武宗正德七年,袁州府知府姚汀几次力邀严嵩任总纂,纂写了《正德袁州府志》。后经杨廷和举荐回朝复官,升任翰林院侍读,掌院事。并任明武宗朱厚照的老师,为朱厚照讲史说经,教导朱厚照以史为镜,作为君主治国要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
这时的严嵩依然兢兢业业的尽着一个臣子该尽的责任,依然胸怀远大理想,希望在自己的教导下君主能够治国严明,盛世昌隆。然而不幸的是朱厚照本身注定了不是一个明君的材料。
朱厚照本身就尚武,自然不会听一个迂腐文人严嵩的教导,而且酷爱玩耍,最终还把自己给玩死了。就这样到了嘉靖四年,严嵩又在宦海沉浮了10年之久。
严嵩赠友人的诗里曾写道“十年从宦竟无成”,对于他十年的官场,毫无建树,一身才能无用武之地。自己数十年遵从的礼法之教对他没有一丝帮助,反而讨好皇帝,只会溜须拍马之徒还获得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
朱厚照死后,他的侄子嘉靖帝朱厚骢即位。嘉靖帝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也是从这一刻起,严嵩一生的评价急转直下,成为“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的明朝第一间臣!
当时的首辅杨廷和选择朱厚骢时大概想着他年纪小,好掌控,是自己以后能够专权的不二选择。15岁的朱厚骢是个有主意的人,他拒绝被称为朱厚照的儿子,而要立自己的父亲兴献帝,以杨廷和为首的老臣坚决反对并言辞机烈,为此拉开了长达数年的大礼仪之争。
三、投其所好被称间臣
作为杨廷和的学生,严嵩本该站在老师一边的。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不管大礼仪之争的胜败如何,杨廷和都会是朱厚骢心里的一根刺。于是利用大礼仪之争这个机会他站在了嘉靖帝一边,搬倒了老师杨廷和,从此获宠,青云直上,坐到了明朝第一首辅的位置。
任首辅期间,先后迫害忠臣夏言。在嘉靖二十三鞑靼入侵河套,陕西总督曾铣请旨发兵河套时,已揣测出圣意不想发兵的严嵩,抓住机会,诬陷曾铣居心叵测,致其被杀。更甚者,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严嵩杀了两个人。
朱厚骢是明朝著名的“道士皇帝”,偏爱黄老之术,整天研究长生不老要。严嵩不仅不加劝阻而且还给朱厚骢当起了小白鼠,当时的严嵩已经年介八十,不仅为嘉靖帝试要,而且还给他写了实验报告。“臣于昨夜服丹丸一枚,便血两碗”。
不仅如此,因为朱厚骢喜好青词,严嵩经常废寝忘食的书写,也因此备受恩宠,还有个“青词宰相”的别称。所谓“高处不胜寒”万人之上的权利自然受万人监视。严嵩的政敌自知难以撼动严嵩在嘉靖帝心里的位置,于是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下手。
罪名是严世蕃勾结倭寇,企图谋逆造反。最终严世蕃被杀,严嵩被抄末家产,最后只能住在坟墓旁边,以供品为食果腹,最终贫病交加饿死在87岁。
四、总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封建王朝统治的古代,你想要一个人死无葬身之地,绝无翻身的可能,那最好的罪名就是“谋逆造反”。所以直到严嵩临死之前依然委屈道“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所以关于严嵩的一生究竟忠间与否一直争论不休。
从整个历史长河看来,或许正是嘉靖帝烙下了他作为间臣一生的烙印。一个在十五岁就能抗争整个朝廷而掀起大礼仪之争的皇帝,会允许朝臣专权善断?也许可以这么说,严嵩作为明朝第一间臣,他背后的影子正是嘉靖帝朱厚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