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韩信和刘邦,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用来形容功臣下场的名言仿佛是为韩信量身定做的一般。
韩信的名字谐音也正是“寒心”,让人不免唏嘘,不知苍天是否早在冥冥之中早就暗示了一切。
身为汉初三杰的韩信曾有多次大好机会,却为什么不自立为王?他真的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吗?
有恩必报
说到淮音候韩信,大家都知道,他是楚汉之争时期一位充满传奇SE彩的大将军,他受过“胯下之辱”,也统领过百万大军。
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将军韩信,可以说是他成就了韩信。
用自己新命替韩信担保,保举他为大将军的也是萧何,骗韩信入宫赴死的也是萧何,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的知遇之恩,韩信最终选择了以命相报。
在韩信食不果腹的时候,漂母常常赠送他食物,当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滴水之恩韩信以涌泉相报,漂母一饭之恩韩信千金相报。由此可见,韩信是一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之人,非常有请有义。
数次放弃“自立为王”
在楚汉之争的时候,韩信曾有几次机会可以自立为王,但韩信偏偏都拒绝了。
在楚汉之争的关键时期,刘邦带一支军队,项羽带一支军队,韩信则带着另一支军队,可以说韩信帮谁则谁得天下,所以项羽曾四次派谋士游说韩信。
第一次项羽的谋士对韩信说:“将军现在自己有军队,将军曾经也是项王的部下,如果你肯投奔项王的帐下,跟项王一起打败刘邦,项王愿意与你平分天下。”面对项王的许诺,韩信毫不心动,对谋士说:“汉王给我饭吃,给我衣服穿,韩信的一切都是汉王给的,韩信绝不会背叛汉王。”
第一次谈判破裂之后,项羽又第二次派来谋士游说,而这次并不是游说韩信跟随项王,而是劝韩信自立为王,谋士说:“你韩信什么都不要做,只要你隔岸观火,保持中立,谁也不帮,等项王打败刘邦之后,项王与你平分天下。”可第二次韩信还是不为所动,还是用同样的话语拒绝了项羽的条件。
第三次机会,就是在打败项羽之后,此时的韩信实力非常强大,拥有百万雄兵。韩信的谋士就跟韩信说:“此时正是将军自力为王的机会。如果将军此时不做决断,等汉王平定天下之后,一定会收缴你的兵权,那么没有兵权的将军将失去了最后一道保命符,轻则被免职,重则有杀身之祸。”
但此时的韩信仍然坚信汉王绝对不会这么干,其实在这个时候张良也提醒过韩信:“我们的大王是可以共患难,但绝对不能同富贵的,将军万万堤防啊。”但韩信仍然不相信汉王会做出伤害他的事请。
韩信的最后一次机会,就是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他的部下蒯通跟韩信说:“将军快反吧,再不反就会死的,您看看如今的异姓王已经有四个被杀了,就剩下您一个了下一个肯定就轮到您了,趁着将军现在还有兵权在握,振臂高呼一定能够夺取天下。”
而韩信说:“汉王曾经当着所有将士们的面许诺过,只要我头顶着大汗的天,脚踩着大汉的地,不做背叛汉王的事,那么大汉的兵器是不会架到我的脖子上来的。”
后来,趁刘邦外出征战,吕后让萧何骗韩信入宫,命令十个宫女把韩信吊起来,以白布遮面,用竹棍捣死。
而刘邦回来得知韩信被杀的消息,非但没有生气,还暗自窃喜。而且,如果没有刘邦的授意,吕后也不敢随意杀害一个异姓王。
韩信能否打败刘邦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如果韩信听从了属下的劝告,自力为王能够打败刘邦吗?答案是:成功的概率极高。
首先在刘邦兵败之时,他的兵力十分的空虚,分配给韩信的兵力只有2000人,但是韩信却凭借自己强大的号召力与识人之道,把区区2000人发展到30万兵力之多。
可见在刘邦的众部下中,没有人能够拥有韩信的号召力和军事才能,韩信如果自立为王,那必然会有很多有识之士拥护他。
在韩信攻下齐国之后,韩信讨要齐王的位置,刘邦非常不满。但张良却劝刘邦说:“韩信如果要反,没有人能阻止他”这句话就足以看出韩信拥有多强的号召力和兵力,只要韩信谋反,刘邦未必敌得过他。
在刘邦还没有打赢项羽之前,刘邦拥有20万兵力,项羽拥有10万兵力,而韩信的兵力却达到了30多万。可以这么说,如果韩信帮助项羽打败刘邦,再收拾掉项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按最终的结局来看,虽然不能说韩信是“军事上的奇才,政治上的白痴”,但他既没有选择举兵谋反,又没有选择功成身退,的确是不太明智的。
小结:
从种种当时局势上的分析,如果韩信听从属下的劝告选择自立为王,相信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但是同样不能忽视刘邦阵营中的张良、萧何、陈平等大将的能力,举兵谋反本是在道义上有所理亏,往往伴随着很高的风险。所以,韩信没有选择举兵谋反,除了他重请重义以外,也考虑到很多的变数。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太过于相信刘邦会认为他劳苦功高而对他网开一面,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而吕雉在杀韩信的时候,之所以选择蒙上他的双眼,想必也是没有脸面和他对视吧。
而对于刘邦有没有必要杀韩信?只能说刘邦这么做是为了制衡,可惜,韩信只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参悟到事请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没有选择向前一步,也没有选择后退一步,而是把自己留在了最危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