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儒学的兴盛,在历史上是一种必然趋势,汉武帝独尊儒术,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对政治学术的统一不是决定新的,汉武帝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汉家制度”绝非只是儒学那么简单。
汉宣帝在位时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元帝以后,儒学逐渐走上统治地位,不仅仅是统治者的刻意推动,更有儒学自己不断融合黄老思想、法家理念,成为真正为皇帝服务的学说,这是一种相互选择的结果。
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有一个学派非常的神秘,而且现在人气也很高,那就是墨家,就实际请况来说,汉代真正走入统治者眼中的学派只有道家、儒家和法家,法家有战国时期的变法大潮基础打底,数千年来根深帝固,道家和儒家在汉初朝堂就有代理人,一直争论不休。
但墨家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入大汉朝廷的视野,更不要说让朝廷做出尊崇墨家的主张了,这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宣传路径门徒群体有很大的关系,墨家走的是底层路线,信众大都是底层劳动人民,很难对朝堂产生影响。
抛开这些墨家不可能被朝堂重视的因素不讲,如果汉武帝接触到了墨家学说,非常认可墨家,颁布尊崇墨家的政令,那么后来的我国世界将走向哪里呢?
第一种现象:劳动人民的地位会得到提高
墨家是战国时期宋国人墨翟创建的学术流派,墨家是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
墨翟不同于孔孟、老子、商鞅、孙吴等人,都是贵族出身,身份显赫,有些只是落魄了,但依然受到统治阶层的尊重,而墨翟是出身于农民阶层的小手工业者,非常经通器械制作,与鲁班齐名。
墨家的弟子大都来自于社会底层,墨家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非常注重艰苦实践的劳动经神,而且不重礼仪,坚决摒弃奢靡的生活习气,“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是墨者的写照。
从墨家的教义来看,其弟子出身穷苦,自然非常重视穷苦百姓的切身感受,完全摒弃儒家的所谓“君子远庖厨”的奢侈风气。
所以墨家如果成为执政学派,必定是非常重视底层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甚至主抓统治者要到群众中去,可能我们的“上山下乡”,要提前两千多年兴起了。
第二种现象: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得到更高的重视
墨翟本身就是机械制造专家,墨家同时也有完善的科学思想,墨家本身就是一群士子与工匠结合的学术群体。
后来墨家分化为两个流派,其中一派注重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等科学研究,为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墨家在当时手工业技术依靠祖传秘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稳定的智慧传承系统,以名辩和实验的方式,找出技术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记录,实现科学的传承。
对于我国古代科技术的发展,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因为墨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很多人就认为是不是墨家成为显学,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就能够避免被西方超越呢?
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不仅仅是现代才提出的理论,早在先秦时代,古代社会就发现了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对国家的强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期的几次变法,最先都是从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力的革新开始的,李悝变法的“尽地力”是对农业生产的科学调控,商鞅变法的“标准化”是对手工业制定统一的标准。
从先秦到明代,科技的发展一直都非常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古代社会的等级地位绝不是“士农工商”这么简单,直到明朝中后期,文官政治完全控制社会,社会技术的发展脚步才逐渐缓慢下来,最终清朝后期在工业革命时期,被西方全面赶超。
因此我国古代技术全面落后,是因为社会变革和统治者的目光短浅造成的,不是一个墨家就能解决的问题,儒家也主张六艺,最后却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样的道理。
第三种现象:墨家子弟将完全控制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永远掌握在笔杆子手中,自古文人书生,就是靠着对舆论的掌控,来B迫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但是文人掌控舆论,手中却没有队伍,所以威胁不大,因而又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说法。
但如果社会掌控由不下乡的儒家,变成崛起于底层的墨家,请况就大不相同了,墨家对舆论的掌控,连儒家都自愧不如,孟子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
墨家对统治者的威胁,不止于此,墨家完全就是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儒家是高高在上的礼仪之学,墨家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亲密伙伴,所以墨家不仅控制着嘴,还控制着队伍,完全可以左右天下的局势。
第四种现象:去现在国内的很多地方,可能需要护照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列国相互交好,以达成互惠互利的目的,墨家为此甚至派出墨者帮助弱国抵御强国的进攻,著名的“墨守成规”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请况下发生的。
墨子听说鲁班为楚国建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就跑到楚国,与鲁班当着楚王的面,来了局攻城游戏,把楚王和鲁班搞得下不来台,迫使其放弃攻打宋国。
以此来看,如果汉武帝尊崇墨家,那么大汉王朝就没有了开疆拓土的辉煌,儒家公羊派的扩张思想也不会成为汉朝的主导,将汉家文化传播于四方。
那么现在我们也就吃不上新疆的葡萄干,去新疆、青海、西藏、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吉林、黑龙江、内蒙这些地方,是少不了一些出国手续的。
最后,“政教合一”的思想,是墨家不可能成为官学的基础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首领为“钜子”,其成员涵盖底层工匠、列国朝堂官员、社会游侠,其成员必须要向墨家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墨者出仕为官,必须坚定地推行墨家思想,无法推行时,宁可辞职不干。
相比于儒家、兵家、法家等学派,有学术思想,组织比较松散,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而且组织非常严密的学派,这点墨家非常有天主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子,如果墨家为官学,就将面临政教分离的问题。
这种政教分离的现象,在上古五帝时期,统治者就非常重视对臣民思想的控制,颛顼帝彻底废除民家祭祀体系,将民众的经神领导收归官府,墨家的这种形式,无异于恢复“颛顼灭神”前的时代。
在古代传统政治上,本身就面临着一个皇权和相权的问题,秦始皇、汉武帝等历代君王,都在不遗余力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实现中央集权,这与墨家的主张是完全相悖的,这也是墨家后来退出历史的原因。
儒家虽然有“民贵君轻”的主张,但是在真正成为官学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君权神授”的皇权思想,同时董仲舒等人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来制衡君权,所以儒家的兴盛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发展和妥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