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一共14个儿子,但最有名是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四兄弟。要问李世民最喜欢哪个,可能很难从李承乾、李泰、李恪三人选出来,但要问评价最高的,恐怕要算吴王李恪了。
不过因为嫡庶关系,吴王李恪与皇位是绝缘的,这是连太宗也无法反抗的封建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遵循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这里的妻指的是正妻,除非正妻亡故、被休掉或者贬为妾的请况,每个男子只能有一个正妻,就连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正妻为皇后)。
然后在“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基础上又确立了一套严格的继承制度,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子指的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妾生的都是庶子。不过如果正妻不能生育或者长期无子,可立妾的儿子为嫡子,或者正妻抱养当作自己的儿子然后立为嫡子,继承家业。作为地位低下的妾,他们的儿子除了以上请况很难翻身成为嫡子,很难继承家业。不过如果嫡子们都犯了大错或者死亡的请况,庶子也是有机会翻身成为嫡子的,进而继承家业。
作为帝王家也是如此,如果皇后生了儿子,太子的人选基本只能从这里面选。李承乾、李泰、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而李恪只是杨妃的儿子,属于庶出,是没有继承权的,故而李恪没有继承权。
长孙皇后贞观十年就过世了,死时才三十六岁。按理说除了长孙皇后,李世民最喜欢的是杨妃,完全可以再立杨妃为皇后,这样李恪就有机会成为庶子了,为什么李世民没这样做呢?
其实问题还是出在这套继承制度上,李世民根本无法反抗。
封建时代的男子在选择正妻的时候往往会优先选择比较有钱或者地位的家族的女儿,来使得联姻获得较大利益。往往正妻的家族要比妾的家族强大,这又导致嫡子因为母族强大而在家里地位比庶子高。换到帝王家也是一样的,外戚家族强大,太子的地位就稳固。
作为李承乾、李泰、李治的亲舅舅,长孙皇后的亲哥哥的长孙无忌,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李世民第一心腹,当朝宰相,地位权势都很高;而杨妃原本是隋炀帝的女儿,属于亡国之君的女儿,自然谈不上什么家族强大,甚至可以说没有势力,与长孙无忌相去甚远,根本无法抗衡。
所以即便李世民想立杨妃为皇后,长孙无忌首先也会出来反对,不仅是他朝中大臣也会因为杨妃有前朝君主的血统而有所忌讳。所以杨妃成为皇后无望,李恪也自然无法成为嫡子,还是翻不了身。
另外长孙皇后过世的时候李承乾、李泰、李治都有一定年龄了,尤其是李承乾早早就已经是太子了,魏征等名臣还是他的老师,是有一定势力的皇子,这个也是不参与政治的杨妃无法摆平的。即便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没办法对抗这群势力,所以只能妥协,默认李承乾、李泰、李治一直保有嫡子地位。
也正因为此,为了防止立新皇后导致嫡子增多而引起机烈的争储现象,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一直未再立皇后,这也是向这套继承制度妥协的一个体现。
况且李世民在李承乾、李泰闹翻之前还是对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嫡子很爱护的,不可能无端废了他们,太子人选也自然是从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当中选。李承乾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最先立为太子;但后面因为跟李泰斗得太狠了,让李世民很害怕重演玄武门之变的悲剧,便走了保守路线立了比较内向懦弱的小儿子李治为太子。
后面的历史证明李治其实是一个王者,一点也不比他父亲差。只是李恪可怜,被长孙无忌忌惮,借着房遗爱谋反案B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