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曹魏和蜀汉三足鼎立,各路英雄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经彩故事。官职“都督”兴于三国,是军事首长,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周瑜、陆逊、鲁肃、吕蒙,最早将这四人并提的是西晋时期的陆机,出现于《辩亡论》,而在宋代的《容斋随笔》中,则将他们概括为“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大都督”闻名天下,论实力,陆逊应当是排第二。建安二十二年,34岁的陆逊开始统领帐下亲卫部队,都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后击破了人多势大的费栈,在战事上讲究战术、技巧。
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之时,陆逊尚不出名,但他发现了关羽骄傲自大的新格特点,因此“对症下要”,在陆口时写了封吹捧关羽的信件,使得关羽对其轻视,后趁关羽与将领麋芳、士仁不和,陆逊便与吕蒙为前部同时分道攻取荆州,令关羽“大意失荆州”。
公元221年,刘备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原想求和,但刘备没有同意,之后孙权派出大都督陆逊应战,最终在夷陵一带将蜀汉军击败,刘备败逃白帝城,后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
而吕蒙在东吴“四大都督”中排行第三,吕蒙曾与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公元215年,逍遥津之战中吕蒙掩护了孙权逃生。此外吕蒙也是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令东吴实现了“全据长江”;那么“四大都督”中,实力最强和最弱的又是谁?
实力最强的当属周瑜,他也是都督中登场最早的一位,在赤壁之战与刘备联手,抗击曹草,自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并且在孙刘联盟中,周瑜充分发挥了外交才能,确保了东吴的利益。
不过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文学艺术,周瑜与诸葛亮相争,后被诸葛亮气死,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但正史上并没有这段记载,而东吴之崛起,与周瑜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对周瑜的评价都很高。
而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建议孙权将刘备软禁,直接管理刘备的军队部属。倘若周瑜活得久些,刘备会显得十分被动,诸葛亮大概也难以被神化,不过在当时孙权比较犹豫,并没有将刘备软禁,公元210年,年仅36岁的周瑜也就病逝了。
孙权后来称帝,回想起周瑜的功绩,感叹道:“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四大都督”中实力最弱的则是鲁肃,鲁肃为东吴效力时,周瑜尚在,因此也形成比较明显的差别,将鲁肃的弱点体现了出来。孙刘联盟,鲁肃的手段就没有周瑜那么强硬,周瑜的态度是东吴能得十分利益,那肯定还得再上面加一点,秉持着压制、把控合作的原因。
但鲁肃不同,对刘备过于示好了,令刘备尝到了不少甜头,以至于联盟的关系逐渐不均,鲁肃甚至向孙权建议将南郡给刘备,结果是刘备的势力愈来愈大,虽然也有人评价鲁肃有大局观,可从结果来看,若不是孙权还有陆逊、吕蒙可用,那么史学家对鲁肃的评价更会大打折扣。
不过鲁肃之顾虑,与孙权的心思不谋而合,因此赤壁之战后,孙权将鲁肃称作“邓禹”,周瑜离世后,鲁肃则取代了周瑜之职,而刘备看着周瑜已死,就不肯把荆州归还给东吴了,但鲁肃还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对方,可惜这倒是助长了对方威风。
在这时候,吕蒙秘密向孙权提出了攻灭关羽的意见,当然,这个举措并没有很快实施,而鲁肃也并非对东吴毫无贡献,鲁肃之长处,便是善于调度。
公元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代替鲁肃为都督,起先对关羽的态度也是殷勤的,不过是为蒙蔽关羽,再趁机西征,从关羽军队内部下手,挫败了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