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果当初李世民犹豫了,没发动玄武门之变,而是等到李建成继位之后才起兵造反,请况会如何?
我认为李建成一旦登基,就宣告李世民与帝位绝缘了,即便他起兵造反,也无法成功篡位。
这一切还是源于府兵制的限制。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唐初政权的军事结构
唐初兵制沿用隋制,而隋制可以追溯到北周时期及其之后关陇集团形成期,名为府兵制。府兵制下的军队,士兵战时为军人,闲时为农民,既不耽误农业生产,又能高效集合到足够数量与质量的士兵。
当时全国上下非京师地区有600多“折冲府”,由“十二卫”的军事长官“遥领”——意为名义上归他们管,但战时指挥权在皇帝委派的元帅手上,皇帝派谁去,谁才有临时指挥权。所以“十二卫”的军事长官没有直接的战时指挥权,平时也不能调动他们。
不过“十二卫”的军事长官有直接管理“番上府兵”,戍卫京师地区。这些“番上府兵”是从全国各地的“折冲府”选派而来的,而且是轮着来的,加上全国有那么多“折冲府”,每个“十二卫”的军事长官遇到相同番号的“折冲府”府兵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也就很难发展成嫡系部队,实际掌控程度并不牢固。再加上战时指挥权在皇帝手上,实际“十二卫”的军事长官在平时能调动的兵马数量其实是很有限的。
除了“十二卫”,京师还存在着“四卫”禁军,不过这些是皇帝直接领导的,除非用了特殊手段,其他人平时也很难调动。
李世民的兵权受到极大限制
所以玄武门之变之前虽然李世民的秦王府人才济济,特别是武将数量非常多,但即使李世民有安擦心腹在“十二卫”只要李渊没死没放权,他就无法调动非京师地区的“折冲府”府兵,也调动不了京师地区的“番上府兵”。
而且实际请况还更糟糕,唐高宗李渊在位期间(玄武门之变之前)“十二卫”的军事长官里面没有李世民的心腹,然后在东宫集团与秦王府集团明争暗斗的过程中,他们的下属的“折冲府”府兵兵权也逐渐被李渊转移给裴寂或者削去,能直接以正当手段调动的兵马数量为零。
所以李世民派去伏击李建成、李元吉的兵马,主要是800私兵,以及收买策反过来的宫廷禁军。这点兵马能对抗顺利登基的李建成吗?不能!
如果李建成能顺利登基,李渊百分之百会先把文武百官权力转移给李建成,对于李建成来说,至少会先将“十二卫”以及“四卫”禁军的长官都安排成自己心腹,比如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人,掌握天下兵马大权。
试想一下,那个时候李世民起兵,即便有将领,兵马从哪里来?况且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人打仗都非常厉害,再带着绝对数量的兵力,消灭李世民集团轻而易举。
政变的新质
那么李世民能在李建成继位后,争取到盟友支持他起兵反叛吗?比如李靖、徐茂功等人,也手握重兵,跟李世民较为亲近,会响应李世民吗?
答案当然是不会!
不要忘了玄武门之变的本质是夺嫡,因为李渊没有退位,李建成没有继位,所以他们争夺皇位的继承权;但一旦李建成继位,新质就变了,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新质就变成了“篡位”。既然是篡位,那么秦王府集团必然要面对篡位的道德压力。
自古谋逆是第一大的罪过,古往今来很多皇帝给臣子颁发免死令牌所有的罪都可以免死,但唯独谋逆之罪除外。李靖、徐茂功等人即便跟李世民很亲近,难道他们不会考虑一下自己的名节问题吗?不怕留下千古骂名吗?
事实上他们是怕得要死,当初李世民想发动政变询问他们态度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立,不愿意参与。夺嫡的道德压力他们都受不了,篡位的道德压力更受不了了,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响应李世民,相反还会配合李建成剿灭李世民。
所以李建成登基之日,就是李世民失败之时,至于起兵造反,想都别想。
李建成的失败,其实是源于他的大意与心慈手软。他以为自己是正统继承人,占据道德制高点,没有必要用败坏名声的方式暗杀李世民,所以一直在等父亲李渊传位给他,到时候李世民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鱼肉了。
可惜的是李建成的妇人之仁没等来皇位,却等来了玄武门之变,最终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