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是嘉庆通过密诏确立的太子,道光年轻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魄力,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点,让他敢违背祖训,将自己的陵墓迁址。
嘉庆十八年九月,林清义军攻入紫禁城,宫内—片慌张混乱之时,皇次子绵宁倒还镇静,亲持鸟抢,击毙了两个义军,稳住—了阵脚,等待大批清军赶到,打败了义军。他因这次建立的功勋,被封为和硕智亲王。这时他还不知道,早在14年前,嘉庆帝就亲自写了建储密诏,定他为皇太子。密诏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那时绵宁才17岁。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日,嘉庆帝死在热河行宫,八月二十七,绵宁在太和殿即皇帝位,时年39岁,第二年改元“道光”,共执政30年,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享午69岁,庙号谥号令称为“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敬宽定成皇帝”。
道光元年(1821)九月道光帝便下旨为自己选择陵址。按乾隆帝定下的“兆葬之制”,他的陵地该定在东陵。经多人挑选,最后把陵地选在东陵绕斗峪(后改名宝华峪)。
当年十月十八破土动工,历时七年,至道光七年(1827)九月二十二竣工,同时将先逝的孝穆皇后梓宫奉安到地宫里面。道光帝亲临宝华峪祭奠,见陵寝规制完备,质量坚固,对参与修陵的人大加奖赏。
(图)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境内,占地250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道光八年,道光帝出京行围打猎,路过东陵,顺便到自己的陵墓去观察。当他从地宫中走出来后,发现靴底潮湿,疑心地宫修建不牢,使地下水浸出,便传谕对此事“切实根究”,果然发现了很多浸水之处。道光帝便第二次亲临地宫查勘,见“金券北面石墙全行湿淋,地面间断积水,细验日前积水痕迹,竟逾宝床而上。见孝穆皇后梓宫霉湿之痕,约有二寸,计存水有一尺六七寸之多……。”道光帝大怒,渝内阁:“该监督等于地平以下工程办理不善,丧尽天良,保无偷减请弊,必须严加根究。”
经过丁长达—年的审讯追查,追究出三个原因:
—是地宫点B位置失当,圹边有石母滴水,虽然“用工拦挡,令水旁流”,但“日久墙内蘅湿”。
二是原议两旁安设龙须沟出水,“因(尚书)英和告以不用安置,是以停止”。这等于是欺君罔上。
三是英和在建陵时保奏牛坤临工,并说“有伊在彼,英和即不必经常来自督工”。而牛坤声称自己“不管工程”,双方互相推卸,致使地宫工程质量受到影响,造成浸水。
原因查明后,道光帝龙颜震怒,对所有有责任的人,先后两次给予重处,降职削爵,赴苦役于工役,充军革职罚俸罚银的都有。英和拟斩,因他曾任户部尚书,无脏私,被发往黑龙江当苦差。
道光帝虽然惩办了修陵不力的官员,但对宝华峪地宫浸水事并未采取补救措施,而是把这座数十万工匠,数百万伕役修了七年的陵寝全部拆掉废除,另在易州西陵龙泉峪选定了陵址。所拆木料大部运到西陵,余下的很大一部分用到了后来咸丰皇帝的定陵。
由于道光皇帝这一东拆西建,破坏了乾隆以后清帝父东子西的“兆葬之制”,也使本该葬在西陵的咸丰帝只好东迁,并迁就着承用了宝华峪陵寝拆除的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