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采用的是封建社会制度,奴隶制度很早就被废弃了,那么西周时期的奴隶制社会下,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西周,是商朝之后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更是被称为中国远古社会的最鼎盛时期。西周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存在了276年,前后历经11代12个王,可以说历经时间很长的一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的并不多。如果再算上东周的话,那就更长了。那么,那时候的西周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图为周武王画像)
西周是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那时候还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汉族逐渐形成,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其他民族例如夷、蛮、越等诸多的少数民族。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之下,西周建立了起来。
中央制度: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长安,那时候还是出于奴隶社会,周王,就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而西周,相对于前一个商朝来讲,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度。尤其是在官职的设置上面,西周时期,设置了直接辅佐周王处理政务的太宰,也就是后来的宰相,相当于今天的总理,他是政府的首脑,平时帮助周王处理政务。
而除了太宰,下面还设置了许许多多的官职,例如,太宰之下,有司马,司徒等等。这些职位都是各司其职,有着专门的工作。而司徒司马之下,又会有许多的幕僚,这些幕僚,都是为司徒司马做事的,这样一级一级的官僚制度形成了堪称是庞大的统治机构。
除了前面说的那些维护统治的官员以外,还有一些神职官员。一些祭祀、占卜的事物都是交给史官来处理,那时候也有司巫,不过司巫的地位比较低,史官则不然,史官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西周的官职无论大小,都是实行世袭制度,这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
(图为西周的疆域示意图)
宗法制度:
众所周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而分封制的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周王,都遵守这一制度。也就是周王的继承者一定要是长子,周王的其他后代只能是诸侯王。周王依据宗法制度的嫡庶、长幼、亲疏等项关系,确定贵族的贵贱、大小、上下各种等级区别。这些等级区别,形成为宗法制度的各种名分,同是也确立了轮理规范和礼法制度。
井田制度:
西周由于还处于奴隶社会,那时候实行的是井田制度,周王是名义上的土地的最高拥有者,但是西周实行的是分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分封地享有最高统治权力。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一些良好的田地多集中在城邑的周边。而为了更好地分配管理,于是就将这些土地整治成十分方正的大小相连的方块田,这就是所谓的标准的井田。在西周,一个有劳动力的男新可以分配到田地百亩,大概相当于今天的30多亩,这样的知道使得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商业发展:
西周的商业发展也比较活跃,那时候已经出现了铜造的钱币,民众可以再城邑交换到一些自己需要的商品。虽然商业基本上被贵族垄断,但是这也方便的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且西周的时候手工业非常发达了,民众制作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拿到城邑去卖,并且那时候已经有了专门的商人,运用各种方式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