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张任是什么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看《三国演义》,很多人都以为凤雏庞统是被张任在落凤坡设伏色死的,但是看过三国正史的都知道:庞统是在攻打雒城战役中身先士卒,这才中箭身亡,庞统安息之地更名为落凤坡。
在真实的历史中,张任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刘备敬重张任的是忠义而不是善战——张任或许很能打,但他远不是刘备对手,跟刘备的两次交手,都以惨败告终,而且还输掉了新命。
张任第一次败给刘备的时候,庞统还没有阵亡:“(建安)十八年,璋遣将刘璝(音归)、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刘主于涪,皆破败,还保绵竹。”
张任等人败退到绵竹,又被刘备打了个势如破竹,后来与诸葛亮同受顾命李严,就是在绵竹投降的。
绵竹城破,张任等人再次出逃,逃到雒城就无路可逃了:“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刘备)禽(擒)任。”
两次战败的张任被演义小说吹得神乎其神,把色杀庞统的功劳也记在了张任头上——以刘备和庞统的关系,要真是张任设计要杀刘备而庞统替死,那么刘备绝不会劝降,因为那会让刘备嫡系寒心。
庞统不是死于落凤坡,色杀庞统的也不是张任,那么雒城之战刘璋一方的总指挥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当时益州二把手、刘璋的长子刘循,就是这个刘循,不但色杀了庞统,而且力抗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一年之久,最后雒城被攻破,他还在张飞赵云的围堵中成功出逃。
综合《三国志》与《华阳国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理清庞统阵亡、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张任被擒斩、雒城陷落刘循出逃的时间顺序:建安十八年,刘备打败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收服了李严之后,才开始攻打雒城。
按照《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在収降李严之后、进军雒城之前,就已经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了: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先主进军围雒。
《先主传》的记载可以从《诸葛亮传》中得到印证:“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
葭萌关就是刘备跟刘璋翻脸前的驻扎地,当年民谣唱的“蜀汉兴,隆中谋,葭萌起”,说的就是刘备以葭萌关为出发点,向刘璋大举进攻。
刘备知道仅靠庞统黄忠魏延,还不足以一口吞掉刘璋,所以未雨绸缪,先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分进合击——演义小说弱化了刘备神化了诸葛亮,这才颠倒了庞统阵亡和诸葛亮入川的时间顺序。
刘备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攻城略地,这才有了《华阳国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中的“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这段记载说明,赵云并不仅仅是刘备的卫队长,也不是没有独自带兵作战功绩,甚至可以说在入川之战中,赵云的战功比诸葛亮张飞还大。
视线回到雒城之战,这场战斗前期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请,那就是庞统阵亡和张任主动出击被擒斩。但是这两件事好像并没有对战局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刘备还是攻不破雒城的防守——这仗打了一年多,刘备倾尽全力,才打成了击溃战:“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刘备增兵添将,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魏延汇聚雒城,刘循孤掌难鸣,只好出城突围。这时候就看出刘循的本事了:张任出城作战,毫无意外地被生擒活捉后斩首,而刘循居然在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的围堵之下,成功突围并撤回了成都。
这样看来,刘循还真的比张任能打,而他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张任——刘循是刘璋长子,是约定俗成的西川继承人,在当时是众望所归的川军二把手。
刘循很能打,但无奈川军诸将不给力,吴懿、李严、卓膺先后投降,卓膺还成了黄忠助手兼带路党,最后连“德高望重”的许靖也当了叛徒。眼见大势已去,刘璋只好投降。
其实按照刘循等人的想法,是不需要投降的:城中有经兵三万,谷支二年(一说为一年),众咸衣力战。
刘循不投降是可以理解的:我苦苦等待了这么多年,眼看可以接班了,你却要把大好基业拱手送人!
但刘循只是二把手而不是西川之主,他说的不算,于是这个防守大师只好跟着窝囊老爹一起开城出降。
刘备给了刘璋一个得不到大汉朝廷承认的“振威将军”,至于那些背弃刘璋的人,都得到了高官厚禄,成了刘备集团骨干: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懿、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
这些“贰臣”都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在雒城抵抗刘备一年多的刘循怎么样了呢?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他成了刘备的御用车夫: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
所谓奉车中郎将,在战车已经被骑兵取代的后汉三国时期,工作就剩下了一个:“掌御乘舆车。”
这就看出刘备的老谋深算了:对刘循来说,这是一种格外的信任,而在外人看来,曾让刘备一筹莫展的原川军二把手,成了挥鞭赶车的碎催,这是一种羞辱,更是一种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