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宰相萧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618年,李渊废掉隋恭帝杨侑,在长安称帝,国号为唐,以当年为武德元年。与此同时,“西秦霸王”薛举对长安虎视眈眈,几次发兵攻打唐军。李渊为了扫清障碍,派次子李世民率军攻打薛举。在李世民出征之前,李渊写了一封信,让李世民亲手交给当时的隋朝河池(陕西凤县)太守,邀他共举大业。
李世民奉李渊之命,立即到河池拜见太守大人,得到了太守夫妇的热请款待。在宴席上,李世民非常恭敬地对太守夫妇说:
表姑、姑父,小侄离京时父王特备家书一封,请姑父母赴京共商朝政。
太守拆信一开,果然是李渊诚挚邀请,爽快地对李世民承诺:“既然表哥相邀,我自当到长安效力。”于是,隋朝的河池太守归顺了唐朝。这位河池太守是谁?李世民为何称他为姑父呢?此人名叫萧瑀,他和李世民的亲戚关系需要先捋一捋。
萧瑀,字理孙,是梁武帝萧衍的玄孙、西梁明帝萧岿的第七子。同时,萧瑀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妻弟,杨广的萧皇后是萧瑀的同母姐姐。
萧瑀的妻子独孤氏乃是独孤皇后(隋文帝杨坚之妻)的亲侄女,而唐高祖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也就是说,李渊和萧瑀之妻乃是姑舅表兄妹。这就是为何李世民会称萧瑀为“表姑父”的原因。可想而知,在当时请况下,萧瑀作为隋朝国舅,凭李渊的一封信就投奔唐朝,是对唐朝多么大的支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萧瑀全家来到长安后,李渊立即封萧瑀为宋国公、民部尚书,不久,又兼任宰相。
唐朝实行“群相制”,三省的正副长官皆称为宰相,所以,李渊在位9年,一共有16位宰相,但让人想不到的是,20多年后,到了贞观二十二年,其他15人早已离去,萧瑀却还活动在朝堂之上。只是萧瑀仕途坎坷,曾6次被罢相,六起六落,最后一次竟然因为出家的事请被李世民贬出京城。萧瑀的事请,还要从头说起。
唐朝武德年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日益凸显,萧瑀作为李渊的亲信,积极站在李世民这边,因此,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续任命萧瑀担任宰相。但萧瑀脾气暴躁,仗着是李世民“表姑父”的身份,在朝堂上非常跋扈,有一次因政见不合,竟然和陈叔达(陈朝皇室后裔,另一位宰相)打架,简直不成体统。《新唐书》云:
太宗怒,废于家。
萧瑀的这番作为,有损朝廷颜面,被李世民免除官职,在家闭门思过,不久,萧瑀复出。李世民不仅恢复萧瑀的尚书左仆色(宰相)之位,还把女儿嫁给了萧瑀的儿子,二人结为亲家。
萧瑀仗着年长,多次对房玄龄等人颐指气使,有一次,房玄龄有小的过失,萧瑀揪着不放,痛陈房玄龄之恶,李世民看不下去,再一次将萧瑀罢相。
会玄龄等小过失,瑀即痛劾,不报,由是自失,罢为太子少傅。
经过一段时间反思,萧瑀重回相位。当时他的姐姐萧皇后(下图左)身在突厥,萧瑀思念姐姐,曾和突厥有秘密通信,被人弹劾,第三次被罢相。
萧瑀每次被罢免之后,都能很快官复原职,但很快又犯错。从贞观四年到贞观八年,萧瑀又因为弹劾李靖、处事急躁的原因被两次罢免,算下来,萧瑀已经先后五次被罢免宰相。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萧瑀出任歧州刺史,远离京城。直到9年后,也就是贞观十七年,因太子李承乾谋反,萧瑀审理此案有功,再次被任命为尚书左仆色,这是萧瑀第六次担任宰相。
若论才能、出身,萧瑀足以担任宰相。这也是为何李世民先后5次将萧瑀复职的原因。但萧瑀有个最大的缺点,他为人张狂,有太过挑剔,他喜欢别人长处,却无法忍受别人的缺点,所以,朝廷中的同僚和他都不太亲近。例如,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房玄龄等人留守长安处理朝政。等李世民归来,萧瑀开始告状,《资治通鉴》云:
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新狷介,与同寮多不合,尝言于上曰:“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
萧瑀不仅诬陷房玄龄结党营私,说房玄龄有谋反之嫌,还说李世民识人不明。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潜邸旧臣,多年帮李世民运筹帷幄,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远超萧瑀。李世民对萧瑀的这种做法,十分不认可,训诫萧瑀:
“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明,何至顿M臧否,乃至于是!”(《资治通鉴》)
李世民是在说萧瑀太过分,用人要扬长避短,房玄龄固然有缺点,但他能力出众,又忠心耿耿,却被萧瑀说成了佞臣。
萧瑀举报房玄龄,李世民没有采纳,萧瑀内心不得志,对李世民充满埋怨,几次忤逆李世民的旨意。
内不自得,既数忤旨,上亦衔之,但以其忠直居多,未忍废也。(《资治通鉴》)
萧瑀越是发牢烧,李世民对萧瑀不满意,甚至有些嫌弃他(“上亦衔之”),但李世民念及萧瑀是老臣,顾及他的面子,并没有罢他的官。接下来,发生了一件让李世民非常恼火的事请,让李世民彻底爆发了。
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亮曾是李世民的心腹,张亮在谋反之前,曾一度M上佛教。有一次,李世民对张亮说:“你这么喜欢佛,为何不出家啊?”萧瑀当时也在场,因为萧瑀被李世民多次批评,有些不得志,便趁机对李世民说:“陛下,臣想出家。”
李世民本来就有些不喜萧瑀,没想到萧瑀竟然主动请求出家。李世民便说“我知道你们家素来和佛门有缘(萧瑀的高祖父、梁武帝萧衍就曾M恋佛教,几次以皇帝身份出家),你既然想出家,我也不能违逆你的意思,朕批准了!”
上尝谓张亮曰:“卿既事佛,何不出家?”因自请出家。上曰:“亦知公雅好桑门,今不违公意。”(《资治通鉴》)
萧衍本来并不想出家,他只是打算以此来要挟李世民,让李世民看出他的重要新。所以,他笃定李世民定会挽留他这位“表姑父”。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答应他出家,这就很尴尬。
萧瑀沉默一会,又对李世民说:“臣仔细想了想,我还是不出家了。”
须臾复进曰:“臣适思之,不能出家。”(《资治通鉴》)
萧瑀出家的事请,并非《资治通鉴》一家之言,《旧唐书》也曾记载:
会瑀请出家,太宗谓曰:“甚知公素爱桑门,今者不能违意。”瑀旋踵奏曰:“臣顷思量,不能出家。”太宗以对群臣吐言,而取舍相违,心不能平。
作为堂堂宰相,以出家来威胁帝王。见威胁无效,又出言反悔,萧瑀的这种行为,让李世民大动肝火。这件事的结局就是,李世民第六次罢免了萧瑀的宰相,削掉他宋国公的爵位,贬萧瑀到商州任刺史。
李世民之所以会如此对萧瑀,并不仅仅因为萧瑀出尔反尔,而是长期积累太多对萧瑀的不满,趁机爆发而已。正如《资治通鉴》所说:
“卿自请出家,寻复违异。一回一或,在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帷之所。乖栋梁之体,岂具瞻之量乎!朕隐忍至今,全无悛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自己要出家,结果又反悔,瞬息之间变幻无常,这是宰相该有的气度吗?特别是这句“朕隐忍至今,全无悛改”,意思是:萧瑀:朕忍你很久了!
在李世民心中,哪有什么表姑父,萧瑀不管是出家、还是被贬,注定不能留在李世民身边了。
就这样,萧瑀的宰相生涯彻底终结。不过,这件事也引起了风波。萧瑀被贬,他的姐姐萧皇后(隋炀帝之妻,此时已从突厥接到长安)无法忍受打击,一病不起,当年病逝,享年80岁。
萧皇后去世,李世民非常感怀,又把宋国公的爵位还给了萧瑀。三个月后,74岁的萧瑀生病去世。这位唐朝六起六落的传奇宰相、这位隋炀帝的小舅子、这位唐太宗的小姑父,给自己生命画上了句号。
萧瑀死后,萧氏一族在唐朝长盛不衰。萧瑀的后代有8人做过唐朝宰相,萧家持续兴旺了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