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吴伟业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吴伟业出生在明朝万历皇帝统治时期,在崇祯皇帝时曾参加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等官职。奈何国家灭亡,使得他的一腔政治抱负没法实现。
直到清朝顺治十年被迫北上为官,担任秘书院侍讲,后来也凭借着才华升任为国子监祭酒。但是事实上,吴伟业并不愿意在清朝朝堂为官,在三年之后便假借着母亲去世的缘故辞官归家,之后再也不出仕。
除了在政治场上他颇有才华之外,他还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与钱谦益等人并称为江左三大家,还独自一人开创了娄东诗派。他的作品可谓是极其出SE,梅村诗曾赞曰“其叙战事始末,则系一代兴亡实迹,非雕虫家所可拟也。”
根据历史记载,吴伟业出生在江苏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曾经梦见一位穿着红衣的人前来送书籍。因此,吴伟业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从七岁开始吴伟业便开始在私塾之中学习,十四岁就能够写出好文章。
当时著名的学者张溥在见到吴伟业的文章之后非常的感叹,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代大家,于是便将吴伟业收为关门弟子,传授给他自己所研究的学问。从老师那里吴伟业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也为他之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要想进入朝堂为官,本来就需要通过一层层的考试。从崇祯元年开始,吴伟业便开始了各种不同的考试,先是秀才后是举人,之后又参加会试,紧接着参加廷试,在这其中他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甚至引起了当时人的怀疑,认为他有作弊的嫌疑。
还是主考官将他的试卷送到了皇帝面前预览,结果崇祯皇帝还在卷子上批下了正大博雅才平息了此次议论。这使得吴伟业还没在朝堂做官,就已经小有名气,而他也因为崇祯皇帝对他的认可而有了报答之心。
吴伟业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不久之后又成为湖广地区乡试的考官,崇祯十年更是进入东宫教导储君。虽然在这其中由于朝堂局势的变化,他也受到了一些牵连,但是他的官职实际上却是一直在上升。
但到了明朝统治末年时期,由于东林以及宦官之间的争斗不断发生,导致吴伟业的仕途之路也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在明王朝灭亡之后,他也曾经在南明政权中任职,但却发现掌控朝政的马士英等人并无多大才华,实际上只想要苟且偷生,因此仅仅两个月,吴伟业便慨然辞官归家。
这清朝的统治者可谓是野心勃勃,他并不想要如当初的金朝一样指统战中国北方,他还要不断的南下推翻南明政权。意识到请况的发展之后,吴伟业也开始隐居不仕,并且在东南地区组织文学活动,使得他威名大震。
而在当时吴伟业的儿女亲家是从明朝进入清朝的大臣,恰好正在新朝的党争之中,想要借助吴伟业的名声来帮助自己,同时也希望吴伟业能够入朝为官,从而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是吴伟业本来就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大臣,他的许多朋友以及那些反清志士一致反对。碍于清朝的压迫,吴伟业最终还是前往京城,暂时的在朝中任职。直到顺治十三年吴伟业忍无可忍,假借着母亲去世的缘故,回到家乡从此之后再不入朝。
在文学创作方面,吴伟业也可谓是有着极其多的作品,根据不完全统计他现存诗歌近千多首,长篇文章更是有100多首。在中国古典长篇叙述诗长期不发达的历史中,吴伟业却有如此多的作品,可谓是古今中外第一人。
而他的这些作品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都较以前有着巨大的突破。而他大量叙事诗歌创作也开启了长篇叙事诗空前繁荣的局面,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园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机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
不可否认,在文学创作方面,吴伟业极其的有才华,并且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清早期文学界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在我看来,在政治场上他也同样有才华,只是他始终孝忠于明朝,因此在清朝为官之时并不认真,在短短三年之后便辞官归家,这也足以看出他对明朝的效忠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