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在刘备逝世之后,为了完成先主之志,诸葛亮的后半生基本都是在战争、存粮、休整如此的反复的中度过,因为诸葛亮一直在北伐。但总体来说诸葛亮的北伐是失败的,因为他提出的恢复汉室,在荆州丢失之后,就已经不太可能完成,也不符合当时在《隆中对》所提出的对策。如此聪明的诸葛亮难道不知道北伐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为什么还有一次次的北伐呢?真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北伐注定失败之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提出北伐的目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间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很显然的是诸葛亮的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为什么没有实现呢?主要原因有三点:1.曹魏非速亡之国:曹丕接过曹草魏王的爵位之后,为了解决士族阶级的矛盾,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法,保证了士族阶级的权益,代代有官可做。2.益州四周是崇山峻岭,中间是成都平原。所以说这个地方是易守难攻,但更加难以出兵。想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荆州丢失之后,蜀汉基本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3.诸葛亮本身的军事能力有限。
《三国志.诸葛亮传》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大意就是:诸葛亮的政治才能高于军事才能,而在军事才能之中治军的能力要高于用兵的能力。这也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为什么还要北伐
通过上面的危机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注定是失败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一直北伐呢?
《出师表》开篇也交代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诸葛亮要北伐的目的。那么这个危害来自于哪里呢?曹魏自从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曹魏是从来没有攻打过蜀汉,只和东吴开战,反而是蜀汉不断的挑衅发动“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那么不是曹草是东吴吗?也不是。“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就主动和东吴重新盟好。既然不是曹魏也不是东吴,哪里的问题呢?
内部矛盾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掌控了蜀汉大权,诸葛亮采取的是依法治国,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人才制度。但这严重损害了士族阶级的利益,造成了士族阶级的不满,无法保证自己的地位。而蜀汉恰恰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荆州、益州、东洲。而诸葛亮代表的荆州集团虽然是政治制度的建设者,但还得依靠本土的势力、士族阶级。那么诸葛亮怎么解决呢?只有对外发动战争,用战争转移注意力、加强凝聚力。
小国更图强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的综合实力是最为弱小的。
《后出师表中》说道“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意思就是我们不攻打曹魏也是要亡的,大汉王朝也是要亡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之路,也是再找一个机遇,希望能找到改变现在的困境。使蜀汉一直保持着战时的状态加强自我。
政治理想不能改变
诸葛亮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高举的旗帜一直是“恢复汉室”,这也是诸葛亮跟随刘备的初衷。那么就要攻打侵犯汉室政权的曹魏。这就是所谓的“汉贼不两立”,但蜀汉的实力又相对弱小,诸葛亮带领的北伐士兵,基本就是蜀国的全部家当不能有失。所以诸葛亮不得不用兵谨慎、稳妥不敢兵行险招。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不愿意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因为诸葛亮不愿意以一场军事行动,可能使蜀汉落得万劫不复的地步。
最后的蜀汉
诸葛亮虽然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也是三国之中政治最为清明的国家,但大家知道的是蜀汉也是最先灭亡的国家。因为不断的战争就需要金钱、粮食,从哪里来?还得从士族阶级来因为他们有钱、粮。这就更加使士族阶级不满蜀汉统治的,他们更希望得到曹魏的统治因为九品中正制法可以保障他们的利益。所以在诸葛亮病逝之后,蜀汉的统治已经处于名存实亡,接替诸葛亮的姜维虽然能接替北伐之志,但他不是个政治高手,无法解决蜀汉集团内部的矛盾。你认为诸葛亮的北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