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过、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及改编的各种电视剧、电影的,肯定知道里面有一个人叫司马懿,不过司马懿出场的时间比较晚,这叫好戏还在后头。《三国演义》前半部的高潮是赤壁之战前后,后半部的高潮是司马懿登场后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在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中我觉得最经彩的就是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对付司马懿。结果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不敢进城捉诸葛亮,诸葛亮化险为夷,司马懿输了,诸葛亮赢了。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但是我认为司马懿其实没有败,估计朋友要问了,司马懿明明丧失了杀诸葛亮天赐良机,怎么就没输呢?那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刘备去世托孤诸葛亮,诸葛亮大权在握,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转移蜀国内的“集团斗争”,开启了“北伐”的策略,“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司马懿乘势带领15万大军直接杀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刻诸葛亮身边一个大将都没有,就剩下几千个人,援兵也没那么快赶到,请况十分危急。众人闻讯司马懿大军杀来后,十分惊恐。看到这种请况,诸葛亮哈哈大笑一声,说,“大家稍安勿躁,我有妙计,可让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大开城门,弄了几个老弱妇女在门口扫地,自己在城楼上镇定自若的弹琴,傍边还弄两小秘帮忙摇蒲扇。司马懿看到这阵势,真是哭笑不得,打吧,怕诸葛亮使诈,他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一生谨慎,从不冒险。不打吧,又不甘心,举棋不定,最后还是撤兵。
表面上来看是司马懿输了,错过了大好时机,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这场“空城计”的对决,就好比我们现在已经赚了 50万了,但,有一个机会,把这50万投下去能再赚50万,不过风险很高,有可能投下去50万就没了。所以,这就是一个选择:投下去,如果赢了就有100万,如果输了,50万打水漂。
此刻的司马懿就是面对这种请况,其实他此行的任务已经完成,诛杀孟达,甚至得到街亭,打退魏军,这就好比是已经赚了50万。进西城杀诸葛亮就好比是做投资,成功了将有100万,诸葛亮亡,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不过风险很大,如果真的是诸葛亮引有、使诈,进去了,岂不全军覆没、满盘皆输?
因此,我认为他选择放弃进城,保留50万,不求最好,但求满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呢?
其实,人生在做选择的时候,结果是有好有坏的,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能只往好处想,还应该往坏处想。选择的时候要考虑两点:一是这个到底是不是我非常想要或者想做的?二是如果后果严重,自己兜不兜得了,扛不扛得住。如果都没问题,我们就做。
司马懿本来是闲赋在家,听曲、弹唱、养鱼,好不快活。可是孟达谋反,曹真在战场失利,向朝廷告急求援,曹魏朝廷无人可用,于是想起了司马懿,因此,司马懿是临危受命。他的目的只需要打退诸葛亮即可,可以说马谡大意失街亭,直取诸葛所在的西城是个意外。换句话来说,对于诛杀诸葛亮肯定是司马懿想做的事请,但是恐怕不是这次,这次是个意外,这次对他来说,显得并不是那么想做。
其次,如果这次任务失败,司马懿是扛不住的,如果真进了西城,被诸葛亮来个瓮中捉鳖,司马懿岂能扛得住。
所以,我认为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空城计对决中没有输,不仅没有输,反而还赚到了,因为满意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并且在“空城计”中,司马懿的选择也说明了司马懿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冷静的人,难怪能够沉浸几十年,服务曹草、曹丕、曹叡和曹芳四朝,到曹芳的时候终于大权在握,天下变更为司马家只需一道手续,看来一切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