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帝的事请,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清世祖顺治帝驾崩。在清史上,顺治是一位富有争议新的帝王,特别是关于顺治的“死”,目前仍有很多种说法。根据《清史稿·本纪五》记载:“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按照正史的说法,顺治是病逝,并非出家。
顺治虽然没有出家,但顺治曾安排一名心腹太监代自己出家为僧,这个太监就是吴良辅,而且,吴良辅出家的日期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正是顺治病重的时候。
顺治帝在生病时送吴良辅出家,原因可能有三种:
第一,顺治早有出家之意,只是身为皇帝,出家面临重重阻碍。于是,他打算找一个“替身”,而一直跟着顺治的吴良辅便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顺治得知自己生了重病,派吴良辅出家,希望“佛祖”能护佑自己尽快康复。
第三,还有一种可能,顺治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而吴良辅知道的东西太多,顺治临终前,安排吴良辅出家,相当于给吴良辅安排一个去处,变相地保护吴良辅。
但是,顺治没想到的是,他驾崩后,康熙刚登基,就将吴良辅杀之而后快。《清史稿》云:
二月癸未,上释服。乙未,诛有罪内监吴良辅,罢内官。
也就是说,顺治去世,康熙刚服完丧,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吴良辅。康熙和吴良辅有何深仇大恨,吴良辅已经出家为僧、远离红尘了,康熙为何还要杀他呢?
其实,虽然《清史稿》记载是康熙诛杀吴良辅,但康熙当时虚岁只有8岁,真正诛杀吴良辅的人,是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当时的太皇太后。
吴良辅,顺治身边最得力的宦官,他到底有何罪行呢?第一件是劝顺治设立十三衙门。清军入关之前,皇宫内的太监极少(甚至没有),皇室的事务都由内务府管理。顺治十年,吴良辅日渐得宠,他向顺治建议,学习明朝内监二十四衙门的做法,改内务府为十三衙门。这样,吴良辅就轻易做了太监总管,大权在握。出于对吴良辅的信任,顺治竟然同意了这个建议,改造了内务府。不过,顺治当时就曾言明:不允许宦官结交外官,若宦官干政,一律诛杀。
第二件是五年后,顺治十五年,吴良辅以权谋私,结交大臣的罪行被揭露,还牵连了大学士陈之遴等人。当这件事闹大之后,顺治为了袒护吴良辅,竟然没有将吴良辅诛杀,而是将陈之遴免职,而吴良辅啥事没有。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孝庄之所以要杀吴良辅,有两点原因:第一,吴良辅改革内务府,破坏了旧制。第二,吴良辅勾结官员,以权谋私。
但据《清史稿》记载,陈之遴病逝于康熙六年。若孝庄以“吴良辅勾结官员”的罪名杀了吴良辅,那他为何没有杀陈之遴呢?可见,孝庄杀吴良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吴良辅破坏了内务府的旧制。
当然,坊间也有一些说法,例如,说吴良辅和康熙生母佟妃有染,其实,这纯属电视剧的脑洞,在封建社会,宦官是没有能力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而且,宦官行走于后宫之中,接触嫔妃也非常正常。
还有一种说法,说吴良辅教唆顺治出家,因为孝庄反对,吴良辅又替顺治出家,因此孝庄恨偷了吴良辅。其实,吴良辅作为太监总管,如果皇帝出家,意味着吴良辅将失去一切权柄,这对吴良辅一点好处都没有,因此,说他教唆顺治出家,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吴良辅替顺治出家,也不一定是吴良辅的真实意愿,毕竟,顺治让他去,他也不敢不去。
让我们再重读《清史稿》康熙诛杀吴良辅的这段记载:“二月癸未,上释服。乙未,诛有罪内监吴良辅,罢内官。”
这段文字最后,特地说明“罢内官”,也就是说,诛杀吴良辅的同时,撤销了内监十三衙门,恢复了内务府制度。所以,康熙(孝庄)之所以杀吴良辅,根本原因还是吴良辅破坏了祖制。孝庄从关外到关内,历经三朝,早已习惯了满洲人的祖制,吴良辅轻易改变,被孝庄所不容,所以,吴良辅之死,大有深意。孝庄借吴良辅之死,逐渐恢复了顺治改变的一些祖制。
孝庄是清朝杰出的女政治家,他通过诛杀吴良辅,恢复内务府,达到了警示目的。终清一朝,在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因此说,孝庄杀吴良辅,杀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