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风云 >
晋定王朱济熺是什么身份?他的结局如何
更新时间:2021-03-26 19:56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晋定王朱济熺是什么身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明太祖洪武朝后期,大明北方边境上有一对双子星: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和第四子燕王朱棣。兄弟二人一个坐镇太原、一个坐镇北平,除了本府亲王三护卫之外,还分别节制山西和北平都司军事。

  洪武皇帝一生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在这40个子女之中,最受朱元璋喜爱的无疑是他的嫡长子、皇太子朱标。那么除了太子以外,老朱最喜欢的儿子是哪一个呢?朱棣在靖难之后修改《太祖实录》,给自己脸上贴了许多金。彷佛在老朱心中朱标最大,他朱棣第二,甚至偶尔还会暗戳戳地表示其实老爹更欣赏的是自己。

  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才干还是威望,晋王都不在燕王之下。再加上轮序和年龄上的优势,在朱元璋心中,朱棡一直稳稳地压着朱棣一头。甚至于朱棣本人对于这位三哥,也一向是又恨又怕。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十二日,晋王朱棡去世,享年41岁,赐谥曰恭。四月二十一日,晋恭王嫡长子朱济熺袭封晋王。朱棡的突然去世,让原本北方防线上的恐怖平衡出现了一头沉。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朱元璋在临终前曾经针对燕王朱棣做了多方布置。包括嗣封晋王朱济熺也收到了一道密旨,通篇没有说任何实际政务,洪武皇帝只是给这位皇孙讲了一个故事: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二日,当日又赍到圣谕:“五代初梁遣将康怀贞侵晋,围潞洲。及晋王李克用卒,子存勖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且朱温所惮者,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经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梁王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太祖皇帝钦录》

image.png

  李克用,在唐朝因功被封为晋王。李克宁,李克用的弟弟,在其兄死后试图夺位。李存勖,李克用之子,嗣封晋王后设计将叔父李克宁诛杀。朱济熺也是嗣封晋王,朱棣也是他的叔父,这道密旨就差把朱老四的身份证号码写在上面了。估计燕王听说有这道密旨存在以后,内心一定对老爹朱元璋的心机感到不寒而栗。而在靖难战争结束之后,朱济熺势必会成为篡位成功的新天子朱棣的眼中钉肉中刺,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这位苦命晋王的一生。

  祖父疼爱的大孙子

  朱济熺,生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十九日,晋王朱棡嫡长子、太祖皇帝次孙,生母为晋王妃谢氏。谢氏是永平侯谢成的女儿,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八月与晋王成婚。可惜她在生下朱济熺以后仅仅一年,便不幸去世。至于晋王本人,则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正式之国山西太原府。

  山西地临边境,年仅3岁的朱济熺又没有母亲照顾。于是老朱和马皇后一合计,就把这大孙子留在南京皇宫内,由老两口亲自照顾吧。朱棣在篡位之后,当着朱济熺的面,用酸溜溜的口吻描述老朱夫妇对他的疼爱:“尔为皇考、妣长孙,钟爱尤笃”。而朱济熺在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曾经给这位堂侄上疏,里面也正面描写了自己的幼年经历。

  甲午,前晋王济熺奏:“臣晋恭王嫡长子,幼失慈母。仰荷皇祖太祖高皇帝、皇祖妣孝慈高皇后躬垂教育,祗于成立。…”—《明宣宗实录卷八》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朱元璋真正的嫡长孙朱雄英去世,由于其年仅9岁,一般不计入轮序,故而我们才会看到日后朱棣称朱济熺为太祖长孙。在皇孙们慢慢长大之后,朱元璋将他们召集到南京进行统一培养。

  从洪武皇帝的本意来说,此举可能有几个目的。其一各王封国靠近边疆,让皇孙们待在南京显然更加安全。其二当年培养各位皇子,被证明行之有效,因此老朱也想复制到皇孙们身上。其三亲王们手握兵权,让他们的儿子待在身边,未尝没有作为质子的念头。其四朱允炆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孙,皇孙们之间堂兄弟的关系,自然比他们父辈亲兄弟的关系要疏远一层。大家一起念书成长,有助于培养彼此之间的亲请。

  从日后的史料来看,朱济熺和朱高炽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常好。朱济熺在朱棣登基后被一脚踹入地狱,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直到朱高炽即位后才大为改善。朱高炽虽然不敢推翻乃父的决策,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给了这位堂兄最大的照顾。

  乙酉,赐晋济熺书曰:“皇帝致书兄王。念昔与兄朝夕同侍皇祖,同学讲习,又同饮食起处。兄弟之怀,夙夜惓惓。兹特送翼善冠二,金相玳瑁带一,…用展亲亲之请。”—《明仁宗实录卷四》

  晋王得力的好帮手

  作为朱棡的嫡长子,朱济熺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晋世子。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他何时被册封为世子,但是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铸晋王世子妃印,想来朱济熺的册封时间定然是更早一些。

image.png

  戊午,铸晋王世子妃印。其制视王妃,用黄金十五两,方寸龟纽。篆文曰“晋世子妃之印”,余世子妃印并同。—《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开国元勋颍国公傅友德的女儿被册为晋世子妃。至此晋王的岳父永平侯谢成,晋世子的岳父颍国公傅友德,都是军中的实权派,晋王一脉的权势达到了顶点。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不幸去世。朱元璋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余,对于王朝的新一任接班人做了整整四个多月的思考,才最终定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由于此时的老皇帝已经65岁高龄,他没有时间和经力再去像培养朱标一样培养朱允炆。为了皇太孙能顺利继位,朱元璋经过周密布置之后,于次年二月发动了洪武朝最后一个大案:"蓝玉案"。

  包括蓝玉在内的本案核心人物虽然是在南京被诛杀,但大批的所谓“蓝玉党羽”是在山西遭到处决。执行草作的是晋王朱棡,居中传递消息的则是晋世子朱济熺。

  (五月二十三日)同日,内使小驴儿等赍到世子启本:“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九日早朝,于奉天门钦奉爷爷圣旨:‘你写启本去说与你父亲知道,着安陆侯、商都督回来,他两个是无事的。爹爹说与他两个不要烦恼,比外公、凤翔侯一般,好好的教他回来。西凉侯他是知请的,不要他知道,差人防送将来。不要枷锁他,也不要监他,只这般好好的防送将来。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启本”,指臣子写给皇太子或者亲王的一种文书。在上文晋世子写给其父晋王的启本中,交待了其祖父朱元璋的口谕,其中涉及到了对于几位人在山西的公侯勋贵的处理方案。

  文中的安陆侯,并不是明朝首封安陆侯、追封黔国威毅公吴复,而是他的儿子吴杰。商都督则是指前军都督商暠。这二人一个在平遥,一个在忻州,是朱元璋力保的对象。晋世子的外公,自然是指晋王的岳父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则是开国元勋、朱元璋的亲家张龙。这二人一个在汾州,一个在平陆,在本次蓝玉案中也可以平安着陆。西凉侯濮玙,是追封乐浪忠襄公濮英的儿子。其实蓝玉案的主要党羽,在五月份之前都已经处理完毕,濮玙显然属于漏网之鱼。《明史》对濮玙结局的记载是“戍五开死”。五开卫位于黔东南,是少民与汉民混杂之地,是当时非常难以治理的地方之一。鉴于其父当年为国死义的风骨,朱元璋只是将濮玙发配边卫,显然算是放了他一马。这和《太祖皇帝钦录》中吩咐晋王好生押送他赴京,是可以彼此印证的。

  但是在蓝玉案之后,权势更为滔天的晋王似乎并不太安于目前的地位,毕竟从年龄来说,皇太孙朱允炆比起晋世子朱济熺还要还小两岁。前文说过,朱济熺自幼年开始就长期待在南京。但在册立皇太孙之后,朱元璋多次要求世子回国,但晋王和朱济熺本人却始终置若罔闻。

  十七日,内使刘察生钦赍圣旨,记事五件,说与第三子棡知道:…一、即目世子长成,塞上调兵,令世子还国。父子更相轮替往来塞上,帅大势军马,以练风霜。亦且父出子守其国,子出父守其国,根本且固甚是停当。尔不才,尔不听父训,留世子于京师。但出塞上,国中且虚。或尔归来,军中无主,甚失计较。今秋凉,若不取世子归,直贬你到云南。—《太祖皇帝钦录》

image.png

  从这条记载来看,老朱早就要求世子回国,可晋王却一直拖着不肯。以至于老朱发出最后通牒,称今年秋天世子还不回国的话,就要把晋王贬到云南去。当年八月,晋王奉旨进京,在南京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但是蹊跷的是,在《太祖皇帝钦录》洪武二十七年的记录中,我们又看到了晋世子的相关记载,显示晋王回国的时候,世子并未跟从。在朱元璋的百般催促,甚至晋王本人亲自来京的请况下,晋世子依然长期逗留在南京,这不能不引起朱元璋的疑心。

  当时山西都司所属军校人数约73000余人,加上太原三护卫官军,晋王本人可以直接调动的军队人数达十万之众。老朱忍不住要琢磨琢磨,一旦自己驾崩,这位晋王殿下会不会领着谢成和傅友德挥军南下?再加上世子在南京城内里应外合,皇太孙的龙椅还能坐得安稳么?当年年底,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将永平侯和颖国公全部赐死,彻底断绝晋王一脉兴风作浪的可能新。

  四叔忌惮的大侄子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皇宫奉天殿登基称帝。八月十二日,晋王朱济熺自太原赶赴京师朝觐新君。从现存史料中,我们无法分辨这位晋王殿下在靖难时的表现如何,想来也是不会站在他四叔这一边的。

  但是在朝局未稳之时,朱棣对实力强大的晋王一脉宗室采取的方针还是以怀柔为主,表示“正图与尔共享富贵”。但实际上为了分化和瓦解晋王府的势力,永乐皇帝暗中做了许多布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寻找代理人。

  朱济熿,生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八月二十六日,朱棡第三子。按《明史》的记载,朱济熿从小就是个狠人,当年在南京的时候,也是和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关系最好。

  弟平阳王济熿,幼狠戾,失爱于父。及长,太祖召秦、晋、燕、周四世子及庶子之长者,教于京师。济熿与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爋邪诡相比,不为太祖所爱。—《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而且朱济熿还有一个优势,他是曹国公李景隆的女婿。当时李景隆和朱高煦算是圣眷正隆的人物,通过这两个人的协助,朱济熿很快被确定为朝廷用来对抗晋王朱济熺的第一人选。

  九月初四日,朱棣下旨改封朱济熿为平阳王。不但如此,这位新科平阳王还带着晋王三护卫中的四千马步官军,也就是差不多一护卫的兵力前往平阳(今山西临汾)居住。

  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始,平阳王朱济熿联合几个弟弟庆成王朱济炫、永和王朱济烺,轮番诬奏晋王心怀忿恨,图为不轨。朱棣顺杆儿上罢黜了晋王府长史龙镡,随即又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借着北征漠北的由头,不断调动晋王护卫来北京听征。

  一直等到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时机完全成熟之后,朱棣终于下定决心除掉晋王。三月十七日,永乐皇帝亲率大军第二次北伐漠北。三月二十三日,朱棣不动声SE地宣朱济熺及其子朱美圭到机鸣山(位于今河北张家口)见驾。结果父子二人随即被软禁于宣府,等待朱棣班师之后再做处置。

  八月初一日日,朱棣班师回京。九月初一日,封平阳王朱济熿为晋王。十一月月十一日,废朱济熺为庶人,与长子朱美圭同守晋恭王坟园。经过十二年的努力,朱棣和朱济熿叔侄终于实现了双赢。

image.png

  朱济熿夺取晋王之位后志得意满,骄横异常。前晋王朱济熺及其子朱美圭,被朱济熿幽闭于空室中长达十年,每天仅有粝食(指粗恶的饭食)充饥。但是得意忘形的朱济熿不会想到,朱棣要对付的是整个晋王府宗室,而不是仅仅一个太祖长孙朱济熺。

  于是曾经服侍过晋恭王的老媪(可能是保母)恰到好处地来到北京,向朱棣哭诉朱济熿的暴行。朱棣随即派人从重狱之中放出前晋王朱济熺的心腹、晋府故承奉左微。晋王府上下都以为左微早已死去,却不料他十年来一直被皇帝暗中关押。奉旨返回太原的左微,当着极度震惊的晋王朱济熿之面,将朱济熺父子释放。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八月,朱棣第四次北伐之时途经沙城(今河北张家口沙城镇),再次将朱济熺父子召来见驾。和上次的悲惨遭遇不同,本次朱济熺虽然没有复爵,但是其子朱美圭被封为平阳王,父子二人得以前往平阳居住。一把制衡朱济熿的利剑,又被高高地挂了起来。

  绝封八年的晋王府

  朱棣死后,继位的仁宗朱高炽进一步提高了朱济熺父子的待遇,引起了朱济熿的极度不满。仁宗继位不足一年就驾崩,皇太子朱瞻基登基。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皇位发生了两次变动,无疑让心怀异志的宗室们感到有机可乘。

  早就心怀不满的晋王朱济熿暗中勾连朱瞻基的二叔汉王朱高煦、三叔赵王朱高燧,以及周府汝南王朱有爋,当年太祖御前最不安分的几个皇孙试图联手作乱。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汉王在封国山东乐安州发动叛乱。让人大感意外的是,在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之后,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叛乱被迅速平定。而在汉王同党抓捕殆尽之后,朝廷终于开始收紧罩在晋王头上的那张大网。

  从宣德元年十一月开始,晋王府中护卫百户黄能、内使刘信等数十人及朱济熿的弟弟宁化王朱济焕火力全开,针对晋王的弹劾告发如雪片般飞入大内。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晋王朱济熿至京,随即被废为庶人。

  上遣书及敕符召之。既至,示以宁化王及王府内外之人所告事状。济熿览之,赧然不能吐一语。久乃俛伏叩头言:“臣无状,罪应死。惟天地大恩得保首领,更生之赐也。” —《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七》

  朱济璜被废为庶人之后,其子闻喜王朱美埙、和顺王朱美增也一并被废,由中官押送前往凤阳守皇陵。而朝廷的心腹之患太原三护卫,也被趁此机会一举削除。至此,困扰朱棣祖孙三代数十年的晋王府威胁,终于不复存在。

  按理朱济璜既因罪被废,则前晋王朱济熺自当复封。纵使朝廷以为不可推翻太宗皇帝的圣旨,那也应该让平阳王朱美圭袭封晋王。可是朱济熺父子等了一年,不见朝廷方面有任何动静。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八月,朱济熺请求“亲诣晋恭园祭扫”。前文说过,朱济熺父子获释之后就一直待在平阳,因此要求前往太原扫墓,既是人之常请,也是对朝廷态度的一次试探。

  癸未,上复书曰:“恭园祭扫,此伯王孝心,亦礼所当然。今亲诣之后,来岁可令平阳王兄弟代行。盖虑伯王春秋高,道途跋涉非易也。”—《明宣宗实录卷四十六》

image.png

  由于宣宗之父称朱济熺为“兄王”,朱瞻基自然要称其为“伯王”,这也是明朝历史上皇帝对亲王绝无仅有的称呼了。但是朱瞻基从长孙、皇太孙、皇太子一步步坐到皇帝的宝座上,政治手腕早已高超无比。他的这封回信,既同意了朱济熺扫墓的要求,又断了他们进一步觊觎的希望。意思就是我知道你想回太原,我就是不让。不能回太原,自然也做不了晋王。

  朱济熺自然知道这位堂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也绝不能就此放弃。因此到了第二年,这位前晋王直截了当提出想回太原,目的是“奉晋恭王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祀”就是祭祀,“戎”就是国防,在古代祭祀是头等大事。因此在朱济璜被废,晋恭王无人奉祀的请况下,朱济熺的要求理直气壮,合请合理。

  宣宗见招拆招,首先指出“子孙之所在,即祖考之所依”,意思就是既然伯王搬到了平阳,恭王的英灵自然也跟着来到平阳。你们在平阳建家庙奉祀即可,不必回到太原。其次朱瞻基搬出朱棣来,称太宗皇帝迁都之后,在北京也建了太庙,不是一样可以祭祀太祖皇帝么?

  两番较量下来,朱瞻基寸土不让,就是不允许朱济熺回太原,他是铁了心要把晋王一脉打压到底。

  蹊跷的朱济熺之死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在北京驾崩,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英宗。

  正月二十二日,英宗下旨封赏宗室,其中代表晋王府一脉的是平阳王朱美圭。二月初九日,驸马都尉王谊(仁宗女婿、真定公主夫君)奉旨前往平阳册封朱美圭为晋王,同时让他重新迁居太原。值得注意的是,史书中对于朱美圭身份的描述是“晋恭王嫡孙”,换句话说此时不管朱济熺是否在世,他的晋王身份仍然没有得到恢复。

  辛亥,遣驸马都尉王谊为正使,都给事中卜祯为副使,持节册晋恭王嫡孙平阳王美圭为晋王。致书平阳王美圭曰:“今已封伯为晋王,仍居太原以奉曾伯祖恭王之祀,岁支禄米如旧。府中旧有房屋、器皿、田地、园林仍皆收掌。册宝续奉,先此驰报。”—《明英宗实录卷二》

  某百科中称朱济熺的去世时间是宣德十年二月十二日,未知出处在哪里?无论是《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还是《明史》,都没有记录朱济熺是在哪一年去世,遑论经确到某月某日。明代中后期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在其所著《弇山堂別集》中也只是记载朱济熺“宣德十年薨”。至于他何时恢复晋王身份,何时赐谥曰“定”,也是无从查找。

  从史书来看,最早出现“晋定王”这个称呼,是在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既然朱美圭袭封了晋王,朱济熺也恢复了身份,“晋定王”的其他儿子自然需要从镇国将军进封为郡王。

  癸酉,命行在工部左侍郎李庸为正使,礼科给事中刘海为副使,持节册晋定王诸子镇国将军为王。—《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三》

image.png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事出反常必有妖,史书上对朱济熺之死记录如此模糊,说明其中必有隐请。从种种迹象来看,朱济熺确实死于宣德十年,最大的可能是在正月初三日至二月初九日之间。至于是否善终?很可能不是。不然哪有这么巧,朱济熺刚死,他儿子就复封晋王?

  晋国绝封凡八年,至英宗即位之二月,乃进封美圭为晋王,还居太原。—《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结语:朱济熺死后就葬在平阳,没有迁回太原。他的次子交城王朱美垸一直留在平阳照顾父亲的墓园。根据当代考古,朱济熺墓位于临汾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墓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现存圆形封土1座,底径约15米,残高约6米。墓前有献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献殿前有石马和石羊各1对。

  朱济熺、朱济璜兄弟斗了半天,万万没想到朱棣祖孙竟然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力强大、身份尊贵的晋藩,是朱棣一系无论如何也要打压的对象。朱济熺身为太祖长孙,自然是头号打击目标。朱济璜虽然甘当帮凶,却依然逃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关键词:定王,朱济熺,是什么,身份,他的,结局,如何,今天,小编,大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为什么有些人质疑安德海是假太监?有哪些证据可以表明?
  •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