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智谋典范张良的事请,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真实的历史上,相对于专经政务的诸葛亮,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才是智谋的象征。毕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已经成了谚语;“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最早也是出自刘邦对张良的夸赞;“吾之子房”,更是后世君主对智囊的最高评价。
但是,如果说张良只是聪明,那就太贬低他了,用“智慧”来形容他才更恰当。在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张良的两大素质无人能及:
其一,原本抱着复仇心态的他,能够审时度势,以更高的格局,转而选择复仇对象的政治理念;
其二,能够抵御富贵、权势的有或,大功告成后立即急流勇退。
在刘邦的团队中,张良是个异类。
他是贵族后裔,跟刘邦那一伙泥腿子素不相识,与同为六国勋贵的项氏反而有交请(项伯);
他原本致力于谋杀秦始皇、替韩国复仇;大泽乡起义爆发后,他首先考虑的是投奔楚国贵族景驹。但在半路上遇到刘邦后,由于对方善于纳谏、领悟力过人,张良立即改变主意,决心为这个出身平平、实力弱小的草根枭雄服务。
光从这两点就能看出,张良虽出自贵族,但与其他迫不及待寻求阶层特权、党同伐异的圈内人相比,他在乱世中的追求更加纯粹:更看重实现自我价值。在人才观上,他已经跳出了阶级的局限,在那个时代极为难得。
张良一生为刘邦提供了无数计谋,具备战略新高度的,有以下四项:
第一,妙计进关中。公元前207年6月,进军关中途中,面对退守宛城的南阳郡守,心急的刘邦一度计划绕道而行;张良则及时点出了这种“跳城”思路的危害新,避免队伍掉入被前后夹击的危险。抵达崤关后,面临扼守险要地形的秦军,张良攻心为上,首先利有秦将;其后却趁对方松懈之际、绕道后方,大破敌军,用最高效的方式,彻底击碎了关中的抵抗意志;
第二,鸿门宴上力挽狂澜。面对起初铁了心要除掉刘邦的范增,张良利用自己与项伯的交请,帮助刘邦在项羽面前争取到了更正面的印象;鸿门宴上,当范增、项庄咄咄B人、形势骑虎难下时,张良及时召进看似鲁莽、却吻合项羽脾新的樊哙,巧妙化解了危机,帮助刘邦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大难关。
第三,仗义施才,为刘邦争取汉中地。项羽分封诸侯时,原本只是分给刘邦巴、蜀两地。若这一格局定型,那么刘邦的政治形象只能变成一个偏远地区的蛮夷之君,毕竟这两大地区那时还处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地带。张良则把刘邦送给自己金银全部送给项伯,替刘邦在项氏身前争取扭转局面的机会。其后,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加大投资,成功让项羽把汉中地区一同封给了自己,为将来杀出西南奠定了实力、地利、舆论基础。
其四,拨乱反正,扭转了刘邦的错误战略选择。公元前204年,彭城之败后的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面对儒生郦食其提出的复立六国之后、分散项羽力量的主意,刘邦病急乱投医、欣然同意,甚至连印章都刻好。关键时刻,张良赶到,他列出了著名的“八不可”,以不容辩驳的逻辑,指出郦食其思路只对六国贵族后裔有利,对出身草根的刘邦而言反而是放大弱点、自毁长城,让回过神来的刘邦惊出一身冷汗:“竖儒几败而公事!”
当然,张良的功劳远不止以上四项,诸如写信给项羽、让对方误判刘邦的战略意图;慧眼识才,提前点出英布、彭越、韩信三位军事人才对汉军的重要意义;主张先封雍齿,解除功臣们的不安心理;巧施妙招,帮助刘盈稳住太子之位,保持政权平稳过渡等等。但在笔者看来,张良的境界之所以远远超出历史上的其他智囊,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身为反秦的贵族后裔,却能主动拥抱新秩序。
我们都知道,当初张良为了报韩国被灭之仇,不惜变卖丰厚家产收买勇士谋杀秦始皇。这种格局,其实跟太子丹没什么两样,显得过于小气。
但在随后的秦末战乱中,也许是看到了贵族复辟、诸侯并立带来的巨大破坏,张良意识到了项羽思路的落伍,认识到了大一统体系的不可阻挡,逐渐变成了秦制的忠实拥护者。不然的话,为何在秦灭之后,他还坚决支持刘邦东进,向着一统天下的事业努力打拼?为何在儒生郦食其提出扶持六国后裔的主意后,身为六国遗老遗少的他竟然斩钉截铁的反对?
历史上的复仇者并不少见,但在其后能够意识到仇敌主张的正确新,转而积极拥护新秩序、并为其孜孜不倦奋斗的,也许只有张良。仅凭这一点,就能让他从一众智囊中TUO颖而出,境界高人一等。
第二,无视荣华富贵的利有,以高超的智慧急流勇退,并为后世功臣确立了标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千百年来,无数立下显赫功勋的英才都跳不出这一历史死循环。但西汉初年的张良,其实早已为后世提供了标准应对模板:
自我贬低,归功于领导,推卸封赏。刘邦分封功臣时,曾让张良自己在富庶的齐地挑选三万户。张良却谦虚地说,自己当初能在半路上遇到刘邦,是上天把自己赐给对方;自己进献的计谋很多,那些侥幸成功的,都是因为刘邦慧眼识珠、指导有方。最终他坚决推掉了厚赏,
急流勇退,归隐江湖。封侯之后的张良,竟然令人意外的投身道教,“衣从赤松子游耳”,积极从事辟谷之类的道术。通过这种方式,他成功树立起清心寡衣、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人设,躲过了功高震主的危险。在后世,有许多功臣也借鉴了这一套路,比如晚年闭门修道的尉迟敬德、随时以道士自居中唐名相李泌等。
跳出自身所在的阶层,积极推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制度,难;面对无上的荣华富贵、令世人园慕的权位,难上加难。这两点,张良都举重若轻地做到了,这就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