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草还活了12年,为何没有杀回荆州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草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亲自担任汉朝丞相。他南征荆州刘表,没想到刘表病死,接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草亲率五千虎豹骑,在当阳长坂坡击败刘备,追击刘备。随后,孙权、刘备两家,组成联盟,与曹军对峙于赤壁。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到达距离曹营二里时,将战船点着,火烧曹军。
曹草无奈,只能率军从华容道撤回江陵。这一年,曹草53岁,正是事业上升期,距离公元220年去世,还有12年。为何曹草在这12年中,没有杀回荆州,报赤壁之战之仇呢?个人认为曹草赤壁之战后,没有报赤壁之仇,看看他这12年都干啥了。曹草干了这三件大事,导致他分身乏术,没有杀回荆州,报赤壁惨败之仇。
第一件大事,曹草平定凉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草派遣司隶校尉钟繇及大将夏侯渊进入关中,准备借道讨伐汉中张鲁。而关中的地方实力派马超、韩遂害怕曹草“假道伐虢”,名为讨伐汉中张鲁,实为收拾马超等十部豪强。于是马超、韩遂联合杨秋等一共十部势力,进攻潼关,扯起反对曹草的大旗。
由于西凉兵骁勇善战,而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当世猛将,于是曹草亲率大军,征讨关中,并大败关中联军。这一战,一直打到了十月,曹军阵斩成宜、李堪等叛将,杨秋投降基本平定关中。曹草撤军后,留下大将夏侯渊,继续攻打马超,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平定凉州。《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第二件大事:曹草称“魏公”、“魏王”
曹草从关中退军后,开始着手称王。第一步,曹草取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这一年是建安十七年(212年)。按照惯例,只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才能得到“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而此时的曹草自认达到了条件, 效仿汉初萧何,得到了这项特权。其实,曹草是为下一步称“魏公”、“魏王”做铺垫。
第二步,曹草称魏公。公元212年五月,汉献帝顶不住曹草的压力,册封曹草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是东汉末年的诸侯国,它拥有冀州十郡之地。曹草在自己的魏公国,也可以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曹草此时,显然打破了汉高祖刘邦与群臣定下的规矩“异姓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约定。
第三步,曹草称“魏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再一次让步,册封曹草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等待遇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此时,曹草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和皇帝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就这样,曹草还不满足,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他又让汉献帝赐予自己王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三国志·武帝纪第一》
第三件大事:曹草争夺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刘备B降刘璋,占领益州,此时,曹草也不甘于人后,他亲自带领十万大军,夺取汉中,张鲁投降。由于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公元217年,刘备开始向汉中进兵,双方互有胜负,一直到了两年后,刘备手下大将黄忠斩杀曹军征西将军夏侯渊于定军山下,胜利的天平才倒向刘备这边。
不久,曹草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没有实质新战果。汉中对于曹草来说,犹如“机肋”,再加上曹草年事已高,没有太大的经力征战了,于是他舍弃汉中,班师回朝。
在赤壁惨败后的十二年中,曹草主要干了以上三件大事。他也因此,没有发动大的军事行动,征讨东吴孙权。不过,曹草也两次用兵征讨孙权,只是效果不大,浅尝辄止。
第一次:建安十八年(213年),曹草亲自南征孙权,一直打到了濡须口,生擒东吴孙权部将公孙阳。最后还是由于曹草的水军作战失利,江水上涨,他见难以取胜,不得不撤兵,无功而返。
第二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草再次南征,猛攻濡须口。这一战,孙权战败,派都尉徐详求降。曹草算是报了一点赤壁惨败之仇了,只是没有彻底解决孙权,孙权仍然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总结:曹草赤壁惨败,丢失荆州后的12年余生中,主要忙了三件大事,平定关中、称魏王、争夺汉中。因此,他对东吴孙权方面,采取了守势,只发动了两次伐吴之战。所以,曹草终其一生,没有杀回荆州,报了赤壁惨败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