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帝国作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帝国,他们没有考虑休养生息,积聚国力却频频出手,屡次主动挑起战争向最强大的魏国开战,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和姜维,都是一时人杰,怎么会不知道好战必亡呢?可是他们面对的局面是不战可能亡的更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曹魏帝国很少主动发起战争,攻打弱小的蜀汉。原因很简单,魏国此时占据中原富庶之地,拥有400万人口,而蜀汉只有90万人口,只占据益州,两个国家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魏国完全不需要发动战争,只要拼命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了,人口数量增长了,国力自然也就变得更强了。假以时日,必定会把魏国和蜀汉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届时再瞅准机会,必然能够轻松搞定蜀国,这就是实力上的碾压。
所以魏国并不急着进攻敌人,他们只要守住险要的地方,就能够将蜀汉死死的围困在益州。凭借魏国远远超过蜀汉帝国的体量,等曹魏帝国平稳进入发展快车道之后,无论蜀汉还是东吴,都不再是魏国的对手。因为时间在魏国这一边,随着时间的拖延,曹魏帝国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扩大。
所以同样的道理,姜维和诸葛亮都懂,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打乱魏国的部署,迫使魏国和蜀国交战,使得他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安心发展经济,拉大与蜀汉之间的差距。
对于蜀汉帝国来说,不打,只能是慢新死亡,打,打好了,能够从曹魏帝国身上扯下一块肉来,同时能够减小曹魏与蜀汉帝国之间的差距。可能虽然不会让蜀汉帝国逆风翻盘,但是也能有效地为国家续命,这何乐而不为呢?
诸葛亮在发动北伐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国内经济建设。诸葛亮在世时,蜀汉帝国的经济是持续向好的,并没有因为对外战争而使得民不聊生。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他利用战争来打乱曹魏的部署,停滞敌人的发展,同时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两条腿走路追赶与曹魏之间的差距。
只是像诸葛亮这样的天才实在太少,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帝国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顶尖人才了,整个国家不可避免地陷入衰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刘备集团内部派系纵横,有东州派,有荆州派,还有本土派。这些人刘备在的时候,有刘备这个大统领,能够有效地粘合住这些不同的派别。刘备死亡之后,派系之间的矛盾就逐渐尖锐起来。
益州派比较保守,他们就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过活,而荆州派和东州派,他们不是本地人士,由于中国人浓厚的乡土请结,他们无时不刻不想着带兵打回老家去,衣锦还乡。
这两方面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愈演愈烈。所以作为外来人的姜维和诸葛亮,发现与其这样慢慢的等待矛盾的爆发,还不如趁着现在有一定的力量,发动战争博一把,扩大地盘,缓解矛盾。
所以作为弱势一方的蜀汉帝国他们必须向强大的敌人发起战争,以此来避免自己的灭亡。